樓市#10yearschallenge(下)

上回提到近十年政府以不同「辣招」應付樓市升溫,包括收緊按揭成數及增加稅收等,無奈仍難阻樓價拾級而上,令大部份香港市民上車無望。根據筆者的分析,樓價只升不跌可歸根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銀行水浸,供求失衡

自美國於2009年起推出量化寬鬆(QE)政策,全球大量印發銀紙,熱錢充斥市場,不少人選擇購入物業。2009年至今,銀行體系結餘平均處於2,051億元水平,最高更達到4,263億元,相比起2009年之前的銀行體系結餘平均只有54億元水平,明顯增幅不少。再者,近十年香港樓市持續供不應求,加上現時六成業主已將物業的按揭供滿,十年間樓價升幅接近兩倍,令他們可不斷投資物業增值,樓價因而推高。

(二)息口偏低,回報可觀

基於銀行「水浸」,銀行在按揭市場變得甚為積極,對比十年前後的按揭計劃,便能感受到銀行之間的競爭越見激烈。2009年,當時大型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仍然是5%,並持續接近十年,去年九月才加息八分之一厘至5.125%。雖然加息,但按揭計劃更見優惠,拆息按揭計劃(H按)的封頂息率由十年前的P-2%(實際利率為3%)不斷下調至現時的P-2.75%(實際利率為2.375%)。另一方面,近年轉按盛行,除了按息吸引之外,最大賣點便是可觀的現金回贈,由以往只有約0.9%增至現時超過2%,即貸款額500萬元,現金回贈高達10萬。息口低加上回報率高,自然吸引不少買家入市。

(三)房策存在漏洞

縱使政府不斷出招,以圖打擊投資者入市,可惜,政府十年來推出的樓控措施非但打擊投資者,亦同時不斷將上車門檻增高,變相令首次置業的年輕人更加難入市。例如「辣招」之初主要依靠收緊按揭成數、增加壓力測試及提升按揭保險計劃上限,這些措施對高收入、首期充裕的人士影響甚少,反之置業初哥卻會感到無比吃力。其後,政府徵收額外稅率,但當中存有不少漏洞,例如借人頭買樓、近親轉讓等可輕鬆避開高昂的稅收,因而無阻投資者入市,樓價越見上升。

展望下一個10年,香港的土地問題會否仍然嚴重?相信政府需要與社會各方持份者達成共識,為香港的土地作出長遠規劃,增加供應以穩定樓價及民心。

相關文章 :

今年是加息年還是減息年? 樓按市場變化萬千,息口走勢亦受到外圍因素影響。對於今年的樓市及息口預測,市場上眾說紛紜,筆者發現,近日市場上出現的三個現象,可影響未來的息口...
一手按揭價量齊升 樓市上半年表現造好,根據經絡按揭轉介研究部及金管局的數據顯示,最新6月份的新批按揭金額高達440億元,宗數亦高見11,549宗,宗數之多繼2...
供樓負擔之差異 置業人士除了考慮是否有足夠的首期應付上車外,供樓負擔亦是考慮個人供款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經絡按揭轉介研究部的數字顯示,最新8月的供樓負擔為4...
港元1個月拆息稍回至0.57厘 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顯著回順,財資市場公會資料顯示,與供樓相關的1個月期拆息定價,由0.60679厘降至0.57643厘,幅度創2...
供書教學還是供樓 有老友要求我幫一個小忙,就是介紹他的兒子入名校小學,還說我人面廣,這個小忙一定「唔會托手」。我說笠多大頂高帽都沒有用,我真的沒有辦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