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屯馬綫"

日出康城11期

【2023新盤】市區新界一手資訊大檢閱

事實上,2022年的新盤逾40,00伙,當中上述提到的啟德外,預期港鐵新盤繼續成為焦點,特別是黃竹坑站港島南岸、元朗錦上路站項目,以及將軍澳日出康城等。而市場最關注的大型屋苑項目,2022年亦有多個大盤推售,若以發展項目單一期數計算,2022年逾千伙單位新盤約有7個期數樓盤。

中港通關 政府搶人才

【2023香港樓價】撐起樓市 還看中港通關及政府搶人才計劃

優才赴港工作,明顯增加香港物業市場的住屋需求。綜觀近年來內地買家購買一手私宅宗數地區分布,當中最受內地買家鍾情的地區為啟德區,佔約兩成左右。近年來成為市區焦點區域的啟德,區內未來供應充足,差不多每隔一季都有全新盤推出應市,而且戶型選擇,以至發展商品牌都十分多元化。

必嘉坊.迎匯累收220票 超購近3倍

九龍區新盤市場競爭激烈。恒基地產(00012)旗下紅磡必嘉坊.迎匯,連日來繼續收票,直至周一(7日)累收約220張入票,按首張價單提供56伙計,暫時超額認購約2.9倍。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項目位處紅磡,盡享區內交通網絡優勢。住客僅約6至7分鐘步程可達港鐵紅磡站,並連接屯馬綫及東鐵綫。

施政報告2022 減辣

【政府減辣救市?】2022施政報告地產樓市政策一覽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2022》中表示,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

啟德 承富里2號

【啟德新盤】承富里2號項目 九成單位望維港景

啟德承富里2號項目涵蓋一至四房單位,實用面積由371平方呎至2,088平方呎,另設平台及頂層特色戶。至於臨海大宅實用面積則由4,294平方呎至4,850平方呎。預計關鍵日期為2024年12月31日,另提供373個車位,住客及車位比例大約1比0.64。

天水圍 濕地公園 新盤

【最後機會】天水圍有新供應 濕地公園旁近2,000伙搶攻

新界西北樓盤銀碼相對較細,較易吸引上車客及投資者。其中位於天水圍濕地公園旁的新盤樓花項目,最新一期已整裝待發,亦是最後一期,即是最後機會進駐。項目位於濕地公園路1號,提供384伙,戶型涵蓋開放式至4房,並已獲批入伙紙。意味可以近乎即買即住。

NOVO LAND第1A期三房戶查詢批例增加

新界區兩大新盤對撼在即,已落實周六(6日)次輪銷售的新鴻基地產(00016)屯門兆康NOVO LAND第1A期,認購登記反應理想。新地代理總經理陳漢麟預期,連同復活票,料最終可錄得超過1萬張入票,由於同區三房單位近年供應罕有,故查詢三房單位的客戶比例有所增加,並有信心沽清次輪發售單位……

【新盤追擊】 長實、新地聯手打造低密度住宅飛揚

 【on.cc東網專訊】兩大龍頭發展商新鴻基與長實近年罕見合作,於屯門青山公路小秀村發展低密度住宅項目飛揚(GRAND JETÉ),整個項目由4座20層高的住宅大樓組成,一共提供800伙,第1期涉及400伙,戶型由1房至3房,實用面積介乎263至722方呎,主打1房戶。

【新盤追擊】恒地必嘉坊 發揮市區新地標優勢

【on.cc東網專訊】由恒基地產發展的紅磡嘉必坊,正正橫跨這四條街道,屬於本港近30年最大型私人發展商999年地契市區舊樓重建計劃,項目設有9幢住宅大樓,合共提供約2,800伙,分3階段發展,首階段Baker Circle One,由3座物業組成,當中第一期必嘉坊·曦匯(Baker Circle ·Dover),共提供324伙,間隔由開放式至3房,實用面積由180至約569方呎,主打1房戶。

新居屋2022

【新居屋2022】近9,000個機會來了 北角啟德搶住要

2022新一期居屋名單出爐!房委會將於2022年推售7個新居屋項目,共涉8,926伙,是復售居屋以來最多,選址亦多元化,當中不乏來自市區核心地段靚盤,包括北角及啟德等熱門區域。白表人士有意申請居屋,二人或以上家庭入息上限是66,000元,資產限額則為185萬元。

錦上路站項目

【鐵路新盤】錦上路站項目懶人包

元朗錦上路站項目亦講得上是2022年的焦點新盤項目,項目除了受惠於港鐵屯馬綫,一站可到荃灣西及元朗,更可到柯士甸、尖東等站,區內更有交通專線直達深圳。項目合共提供2,200伙分層住宅,再細分兩個住宅期數推出,第1期涉1,520伙。

【疫下生活】新晉屋苑VS舊區物業 邊個著數?

疫情影響港人生活環境及習慣,在家工作成為新常態。全港很多企業都讓員工居家辦公,以遙距方式與他人溝通合作,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遠端工作型態的成熟,WFH 是疫情開始後才普及的職場名詞。市民從被迫關在家中,轉向有選擇性地遠距工作,社會也因應著居民的生活方式產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