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人士除了以個人名義買入外,亦有不少會與親人聯名買樓。不過,如果本身已經有按揭的話,聯名買樓反而會令到開支,以及申請按揭難度大增。到底具體情況是如何?
標籤: 印花稅
【新手置業】細價樓上車按揭攻略
在香港置業難免要用按揭供款二、三十年,對於尚未置業人士,究竟如何上車最為穩陣?其實懂得用按揭計數最緊要,今日就以一個樓價400萬的單位為例,為大家分析按揭的注意事項。
【新盤按揭】觀塘凱匯新價單770萬起入場 揀咩計劃最實惠?
由信置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發展的觀塘新盤凱匯,今年物業落成在即,發展商剛公佈新貨尾價單,共推售118伙,入場費低至770萬起,如果兩年前錯過買入時機,今次可把握機會入市。現時甚麼按揭計劃最實惠?
【業主必睇】賣樓不可不知的費用清單
不少業主自認為是賣方,自然等著收錢就可以,無需精打細算。實際上,除了買樓有成本,賣樓同樣都有成本。為了令業主們清晰了解賣樓成本,小編總結了一份「賣樓費用清單」供業主們參考!
【按揭保險】六折保費優惠不再?有甚麼拆解方法?
按保公司一般提供最高六折保費優惠 ,所以能減輕供款人負擔。不過近日市場風險增加,按保公司根據客人供款能力,將保費折扣調整至六成半至七成。在此情況下究竟增加多少供樓開支?又有甚麼方法可以拆解?
【置業開支】買樓除了首期 仲需要留意6大額外成本!
以為有首期就可以上車?殊不知置業流程中涉及不少額外費用,包括印花稅、經紀佣金、律師費、利息支出、裝修費用等,如果買樓前計漏計錯,分分鐘影響置業大計,今日就同大家講講6大一定要留意的額外上車成本。
【SSD鬆綁】撈筍貨良機!2021半新盤尋寶指南
疫浪下樓價表現堅挺,但隨住數年前的一手樓花三年的額外印花稅(SSD)綑綁期屆滿,過萬伙二手半新樓單位於2021年隨時湧入二手市場,供應急增,令市場憧憬搵平貨良機,低水半新盤何處尋?今期為大家發掘屆滿綑綁期的新盤,為2021年搵樓早著先機!
【新手教學】 3分鐘搞清「轉讓契」VS「送讓契」
不少人會以公司轉讓方式買樓省稅,不過在實際操作上到底如何運作? 當中又涉及甚麼風險? 今次一次過和大家拆解。
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印花稅是合適時機
疫情反彈,政府再進一步收緊限聚令,料本港經濟將持續受壓,未來的失業率或有再上升的趨勢。相信是次撤銷非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後,可吸引更多用家以及小量長期投資者考慮入市…
【南昌站上蓋新盤】217伙海景現樓 最高享20%折扣?
自大圍站上蓋項目掀起今年的樓市最旺時刻之後,近期一手樓焦點輪到市區項目。其中位於西鐵南昌站上蓋項目,已屆現樓兼前臨海景,近年來每一推出都成為市場焦點。
【稅務按揭】施政報告後 買非住宅物業如何部署?
今年施政報告宣佈取消非住宅物業(工廈、商舖、寫字樓)的雙倍從價印花稅,加上八月政府降低按揭成數,打算買入非住宅物業,在按揭上可以如何部署?
《2020施政報告》一文睇齊 房屋土地措施懶人包
《2020年施政報告》今日(25/11/2020)發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立法會公佈近200項惠民措施及香港長遠發展方案,其中更就本港最為棘手的房屋、土地問題提出了多個解決方法,以下為詳情一覽
【施政報告減辣】非住宅物業取消雙倍印花稅
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雖未有計劃調整住宅各項印花稅,惟對於受到疫情打擊的工商舖,再度放寬印花稅,由11月26日起,但是對於受到疫情打擊的工商舖,則再度放寬印花稅
【聯名買樓】落一個名定兩個名?日後套現如何做?
由於政府對於非首置人士買樓會收取15%的樓價印花稅,因此不少夫婦買樓時,都盡量嘗試以單名買樓。不過,其實只要使用近親轉讓,先以聯名買樓,反而方便日後套現
【首次置業】買樓、稅務、按揭如何慳到盡?
政府於去年10月放寬按揭保險後,首次置業(簡稱「首置」)名額非常珍貴,究竟原因何在?首次置業如何定義?按揭成數如何計算?稅務上有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