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社區傳播鏈未斷,惟二手市場疫市造高價。有個別區份的新樓接連錄「疫市破頂」的二手成 […]
標籤: 新樓
【一手置業】按揭保險VS發展商二按
近年新盤買家不時被多元化的付款方式而「心大心細」,當中最難抉擇的是如何選用按揭保險及發展商二按。按揭保險是指置業人士可透過支付按揭保費而借入高於銀行按揭成數上限的額外貸款。二按則指發展商與指定銀行以及發展商其下之金融機構合作,分別向置業人士借出一按及二按貸款。
【新香港人】2021內地買家進軍港樓全攻略
內地客在香港投資買樓,可選擇一次性付全數或做按揭兩種。根據香港金管局指引,內地買家在香港買樓,樓價1,000萬元以下最多可借5成,樓價1,000萬元或以上則最高只可借4成,詢問專業的按揭轉介公司或銀行有關的建議和操作方法。
「北部都會區」頭炮新盤登場 洪水橋樓巿大變天?|特別嘉賓:林振華、楊桂玲、布少明、劉嘉輝
「北部都會區」推動港深互通,其中最矚目的基建為興建連接「洪水橋/廈村」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升格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的「洪水橋╱廈村」會擴大範圍至流浮山,建立規模媲美數碼港的創科設施,帶動地區及人口,區內焦點新盤LYOS應聲起動,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潛力如何?項目有何優勢?邀得長實集團高級營業經理楊桂玲、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及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就洪水橋地區發展及樓巿規劃分享專業見解。
【施政解碼】「北部都會區」有何啟示?香港重心北移 新界變中環?!|特別嘉賓:林振華、陳光裕、林子彬
【施政報告】出爐 ! 當局大力倡議開發新界,以解決本地房屋需求外,更配合國家戰略部署,地緣邏輯及規劃思維變轉,新界邊陲勢由「後花園」升格「新中心」,意味香港巿區將北移?為樓巿帶來甚麼啟示?對樓巿有何連鎖效應?買家如何早著先機?
「樓神」話您知:抽新樓有咩竅妙?|特別嘉賓:溫偉明、布少明、張顥曦、Wendy So
近月新樓暢旺,區區有樓賣,發展商各出奇謀,宣傳造勢、招標、折扣、付款方案層出不窮,買家如可部署,增加買新樓優勢?今日請來嘉華國際營業及市場策劃總監(香港地產)溫偉明、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經絡按揭轉介營運總監張顥曦深入解構,新樓銷售流程、售樓廠布局及各種付款方案!
【置業攻略】2021香港買樓FAQ
無論你的全部固定收入或是部分固定收入來自內地,理論上都可以用於申請香港銀行的按揭。但審批方面,相對會比較嚴謹,建議申請之前詢問銀行或找按揭專員查詢。
如果在香港有親友,可以委託他人和中介簽署臨時買賣合約, 到正式買賣合約的環節,可以郵寄方式寄給買家親筆簽署, 再寄回香港即可。
屯馬線全線通車 沿線啓德新盤竟給出6xx萬開價!
屯馬線6月27日全線通車,而途經的多個地鐵站,樓市均已發展得相當成熟飽和,唯獨啓德站一帶仍屬新發展區 […]
【投資錦囊】樓市新現象? 新界車位回報率好過市區新樓
新界車位回報率好過市區新樓,但事實上,由於元朗瑧頤屋苑車位比例較少,住客停車位不足20個,但伙數有300多伙,而且少有放租,故租客火速決定承租。相反,啟德區接連有新樓落成,投資者的放租盤源源不絕供應,長期有過百伙啟德租盤提供,所以有多少議價空間,所以說到底,都是供求問題。
【豪宅集中地】山頂四條街 全港最尊貴地段
要數豪宅集中地,山頂一定榜上有名,皆因地理位置高人一等,景色優美,加上靠近中環金融商業中心,方便工作,所以很多富豪名人,都以入住山頂洋房為身份的象徵,當中又以山頂四條街最為尊貴顯赫,更有說法指這裏是全球樓價最貴的四條街。
【美生活】$3,800享價值$10,000驗樓裝修顧問服務 消費滿額更送淨味除甲醛!
驗樓涉及唔少專業知識,加上驗完樓就要準備設計及裝修,有冇一些「一條龍」服務?美生活為各位帶來限定優惠,美聯筍盤APP會員可尊享以下Mega Design三重優惠。
【新盤懶人包】鴨脷洲倚南姊妹盤亮相 138伙主打細戶型
自港鐵南港島線通車以來,黃竹坑站、利東站及海怡半島站往返核心商業區更為方便,沿線居所自然成大量中區上班族追捧對象。想要住得更有質素,近期便有一個倚南姊妹盤即將亮相,想住新樓的朋友們可密切留意。
【新盤按揭】西南九龍新盤第3期666萬起 付款計劃邊個抵?
西南九龍的海景高尚住宅新盤,自推售以來銷情理想,現時剛剛發售第3期並公佈價單,首推78伙,折實價錢由約666多萬起。想知道甚麼付款計劃享有最多折扣?
【地王效應】啟德再現百億地王 後巿有何啟示?
市區樓一向搶手,市區地皮同樣渴市,發展商購市區地皮一向出手闊綽,其中啟德跑道區最後一幅住宅官地,由本地龍頭發展商以102.8億元奪得,每平方呎樓面地價達15,861元,比鄰近的住宅官地中標呎價高近兩成。
【新房攻略】瞄準香港新樓盤 入票、抽籤、選房乾貨來了!
踏入2021年,香港的新盤市場真的可以用「百花齊放、旗開得勝」來形容,除了主打中小型戶型的樓盤收票反應極其踴躍,山頂傳統豪宅區的熱度也超出預期,看來「小陽春」已經悄然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