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时有听闻政府官员说,土地供应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不过,令大众有一个疑惑的是,土地供应多,就一定可以令楼价有下跌的空间,从而有买平楼的机会吗?
其实,土地供应与房屋的关系,就如面粉面包,转化的过程是需要时间。增加房屋土地供应,是解决本港房屋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控制调节,增加供应始终是一条良方,若果楼价下跌,供应太多,政府大可以暂停推出土地。反之,就如现在,多推一些土地便可能调节市场。
供应继续多 楼价反回升
事实上,2022年楼价回调一成半,2023年至今楼价回升约半成,即是帐面计,楼价对比高位,仍然有差不多接近一成的差距。而据房屋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本港未来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潜在供应约10.7万伙单位,较2022年12月底,增加约2,000个,并创有记录以来新高,同时,已入伙而未售出的现楼货尾单位进一步上升至1.8万伙,按季多2,000伙,继续创2007年初以来新高。
即是话,供应继续多,但楼价反而回升。即使过去十数年政府不断增加土地供应,但楼价仍然高企,甚至创新高,坊间怀疑增加土地供应是否真的有助解决巿民的居住问题。
左右楼价的升跌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而2022年楼巿的回调,最关键的原因,都明显是息口的上升。本港自2022年9月起的加息周期以来,已累积四度“加P”,幅度达0.75厘,若以一年半前市场仍处于低息环境时作比较,市民供楼利息负担增幅逾倍。
供楼利息负担增逾倍是楼价升跌关键
以贷款额100万元计算,原先在低息环境时,实际息率低至1.44厘(H+1.3%),每月利息开支仅1,200元。不过目前P已升至5.75%,目前实际息率已升至封顶位,高达3.25%,每月利息开支飙升至2,700多元。
经络按揭转介首席副总裁曹德明表示,相信近2至3年入市买楼的市民会感到较大的供款压力,需要硬食全数加幅,不过认为普遍买楼人士在首置时已通过“加3厘”的压力测试,认为依然处于可负担的水平。预计2023年减息空间不大,对于供楼人士是“阵痛期”,需要食贵息,但预计快将见顶,息口有望在2024年起开始减息。
香港不少家庭拥有相同传统理念,以置业安居为梦想,因为自置居所不仅令人感到安稳,更可透过楼价长远升值而累积财富,令未来财政上有所保障。然而,过去十多年,在低息环境持续、房屋供不应求及外来资金不断流入的情况下,楼价不断攀升,市民难以负担置业的问题亦日趋严重。
延伸阅读:
入市备忘
按揭资讯
高成数按揭 | 林郑Plan 2.0 | 按揭专家
最新动态
卖楼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