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位于北角的健康村之前,先界定下文所指明的屋邨范围。也许不少人一直误以为健康村是私人屋苑,但其实情况跟位于油麻地的骏发花园类近,只答中了一半。
毕竟一直主力介绍的是出租屋邨,故此下文所讲述的健康村,亦主要以第三期为主,只因第三期才是真正属于出租单位的部分。至于第一、二期则属于私人屋苑,是可买卖的单位了(康智阁、康达阁除外)。
不是开玩笑,若不是目标为游走全港屋邨,确实是不知道健康村是有三期,遑论知道它是有出租单位这回事了。后来理解了健康村是有第三期后,才第一次走到百福道的范围,一窥它的庐山真面目。
一直以来对健康村的印象就是:好方便上班。基本民生配套也尚算方便,毕竟港铁鲗鱼涌站就在隔壁,而且屋邨虽然没有商场,但起码设有超级市场、便利店和快餐店等,附近又有街市,交通和购物都尚算方便,实在夫复可求?
但同时亦由于以上多年来的误解,开始的时候,以为健康村第三期,即是出租屋邨的部分,建筑设计会跟经历过重建后的第一、二期无异,但事实就是错了。
一条马路之隔的小王国
从来没有想过,不过是一条公路之隔,但于1965年入伙的健康村第三期,确实看起来是朴素得多,而且棕树楼、蓝雀楼、银杏楼、红桃楼、白杨楼、黄菊楼、绿叶楼整齐地排列着,让三期俨如自成一国的小王国。
说回朴素一点。不是第一、二期设计花肖,不过是大厦颜色的使用上,明显有着逾50年楼龄,尚未重建的第三期,米白的外墙跟第一二期所采用的啡红,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且明显第三期的楼宇高度不如第一二期的高,翻查资料后才发现原来三期楼宇也不过是14层,实在难怪难怪了。
若果根据以往经验,从远处观赏大厦过后,当然要进内参观游走一番。但事实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去到门口我才发现,这个小王国的堡垒比想像中更为坚固,只因想进入第三期,就必先通过它正门的出入口,而正门出入口是已经有保安镇守,加上看见出入口位设置类似拍卡机的物件,话虽公屋,但其实保安方面已与私人住宅无异了。故此很抱歉,今次没有拍摄内部的相片,只好逛逛门口附近,以及第一二期一带,当作到此一游了吧。
虽然不能进内参观,但翻查健康村的一些历史资料,感觉还是颇有趣和值得分享的。上文提及过,健康村第三期早在1965年入伙,当时设有7座大厦,名字也很有诗意的,分别是棕树楼、蓝雀楼、银杏楼、红桃楼、白杨楼、黄菊楼和绿叶楼,主要以树木命名。至于第一及二期,根据《华侨日报》于1959年的报导,第一期是在1957年入伙,至于第二期则是1959年。而有关第三期的出现的报导,原来早在入伙前的4年前,即是1961年,当时的《华侨日报》早已报导,并以《北角健康村建第三期廉租大厦》为题,简介第三期的健康村将提供720个单位,可容纳居民4,356人。
多年来对它的误会
至于经历重建的健康村,根据房协官方网页,为当时少有设置升降机、垃圾槽及冲厕等设备的公共屋邨,当时而言已经是相当豪华的装修了。
有关健康村的前身,据说是健康村平房区,根据《华侨日报》分别于1961年1月及4月的报导,健康村是分阶段清拆,而1961年正正是最后的清拆阶段,当时的报导就有指出往日的健康村是有过百间石屋,而受清拆影响的街坊,大多安排在原址附近居住。
屋邨资料
屋邨类型:出租屋邨(第三期);住宅发售计划(第一及二期)
地点:第一期(重建) : 香港北角健康中街8-10号 / 七姊妹道190-192号 / 第二期(重建) : 香港北角英皇道668号 / 第三期 : 香港北角百福道12 号
入伙年份:1965(第三期);1993(第一期重建后);1997(第二期重建后)
楼宇数目:9(出租)、5(出售)
单位数目:1189(出租)、1084(出售)
楼宇类型:错层式十字型(第三期);井字型(第一期重建后);十字型(第二期重建后)
参考资料
- 《华侨日报》,1961年8月9日,《北角健康村建第三期廉租大厦》
- 《华侨日报》,1961年1月10日,《健康村剩余石屋农历年初四拆迁》
- 《华侨日报》,1961年4月24日,《北角健康村今日最后迁拆》
- 《华侨日报》,1959年6月14日,《北角健康村廉租大厦第二期首间明日入伙》
延伸阅读:
入市备忘
按揭资讯
最新动态
卖楼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