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马鞍山的耀安邨,如无意外或数漏,应该是我目前游走及撰写过的香港屋邨中,最后一个一个属于“租者置其屋”计划下的屋邨,同时意味着前后分为六期的“租者置其屋”计划屋邨,现时已写到第39个了。
当年政府推出“租者置其屋”计划,让市民可用远低于市价的价钱购入公屋单位,前后提供约183,700个出租公屋单位供住户认购。如今不少“租者置其屋”计划的屋邨楼价都上升不少,应该让不少人羡慕了吧。
马鞍山第二个落成公共屋邨 逾35年历史
言归正传,说回马鞍山耀安邨。
耀安邨是继恒安邨后,第二个在马鞍山新市镇落成的公共屋邨,已经有超过35年历史。我找到最早期有关耀安邨的中文新闻报道,要数到1985年《华侨日报》和《大公报》均分别介绍有关耀安邨的工程,并指出首期落成的耀安邨,将会设有3栋当时相当流行的Y型大厦。
耀安邨全邨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位于恒安邨隔壁的它,全邨设有7栋大厦,主要以Y型和新长型为主,大厦格局方面可说是跟恒安邨一脉相承。不过跟恒安邨不同的是,相对之下耀安邨的屋邨商场规模相对则小得多,可能毕竟恒安邨是马鞍山首个公共屋邨,政府对恒安邨的规划设计也会相对投放更多资源和心力。
但话虽耀安邨不如恒安邨般既有大型屋邨商场,又有甚花心思的中式庭园水池等设计,但这并不代表耀安邨是没有特色的。
不得不留意!特色屋邨商场
还记得游走耀安邨当日是炎夏的一个星期日,当时烈日当空,连微风也丝毫不觉,天气闷热得很。我从巴士下车后,好快就找到耀安邨的入口,当时已经看到耀安邨开邨时设立的纪念碑加上一尊铜造的圆像,大刺刺的写下“耀安邨”三个字,可惜铜像位置已被长得茂密的灌木半遮盖,有点难找到,让人看见这段曾经的历史。
随即映在眼帘的,除了是看来很密集但不压缩的新长型大厦,大厦前正是耀安邨的入口,同时是屋邨商场——没错,耀安邨的商场全部位于地下,而且不设冷气,但幸好走动范围都是有盖的,至少街坊购买日用品时未至于要完全顶受日晒雨淋。
心想:地下半露天的商场,岂不是走动时会很闷热很焗吗?然后我带着问题走入屋邨商场游走。而那些问题亦随着我游走商场而一扫而空:屋邨商场全为地舖,但全个商场贯以开放通道贯穿,好让风可被扯至通道作散热阴凉之用;而且商场中庭部分更是露天,设有游乐场和长椅给街坊休憩之余,中庭更种植了树木作为遮挡阳光和绿化环境之用,感觉很有趣,有点像走到日本东京的木津更outlet般,有点像私人发展商场,至少我目前游走的经验中,倒也头一次看到如此设计的商场,颇特别。
至于商场的上层,则是平台花园,从平台花园可俯瞰地下的半露天商场。不难发现有街坊会在平台花园晾晒衣服,毕竟阳光较为充足;而且平台花园有不少位置可给人坐下休息聊天,更种植了不少植物绿化环境,让街坊可有多一个写意的公共空间休息联谊。
与天耀邨类似的公共中央广场
除了甚具特色的屋邨商场,耀安邨还有一点让我甚有印象的是它的公共中央广场。不知怎的,第一眼目到公共中央广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天水围天耀邨的公共中央广场,设计格局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使用大片公共空间给街坊多一个地方集合和联谊休息等,也颇喜欢这种设计。
但仔细看耀安邨的公共中央广场,我发现中央舞台位置,有多个类似水龙头的设计,我猜在开邨初期,耀安邨中央广场应该是有流水装饰,感觉也相对闲适优美得多,更配合四周环境呢。
最后最后,虽然耀安邨只有7栋大厦,但大厦名字其实也隐含了对街坊祝愿在内,比如是耀谦楼和耀逊楼两栋中间抽取字词就是“谦逊”;耀和楼及耀荣楼两栋中间抽取字词就是“和平”等,相信都是跟中国三从四德思想有关系了吧。
屋邨资料——耀安邨(Yiu On Estate)
屋邨类别:租者置其屋计划
地点:马鞍山恒康街2号
入伙年份:1988年
楼宇数目:7
楼宇类型:新长型、Y3型、Y4型
楼宇名称:耀颂楼、耀谦楼、耀平楼、耀逊楼、耀荣楼、耀欣楼、耀和楼
延伸阅读:
入市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