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竹園邨,有人經常以為竹園是在台灣,連香港人也不知道為何會有這種錯覺。直到長大了,知道竹園南邨是在黃大仙時,才知道原來這個地方是在香港呢。
自然與建築的和諧
對竹園邨較深的印象,莫過於從黃大仙地鐵站,或準確點說就是沙田坳道,可以看到連帶竹園邨背後的獅子山美景,若配合藍田白雲一起觀賞,實在不得不讚嘆香港有如此美麗的地方。而且獅子山下正是多座公屋,感覺也多少反映真正的獅子山下精神,就是香港人如何的努力上進。
邨徽的發現與意義
從黃大仙站走上竹園南邨,其實很接近,五分鐘內路程就可抵達。穿過行人天橋和停南場,終於到達竹園南邨的花園平台,驟眼看確實沒甚麼特別,但走確接近公廁的位置,才發現竹園商場的牆身原來有面積很大的竹園南邨邨徽,可看得一清二楚。
竹園南邨邨徽由紅綠黃藍四色組成,仔細一看就發現邨徽展示的,正正是獅子山下的風景,風格簡約但同時極為日系,感覺很討好,在邨內亦有不同地方會再出現這個邨徽,甚有尋找彩蛋的感覺,難怪之前竹園南邨的邨徽曾在印作杯墊發售呢。
商場與自然:南邨的設計巧思
後來經過商場稍作休息,發現商場話雖早已被翻新,但商場的設計同樣甚有心思,從種植的植物,至商場頂部,均以竹林為主題,呼應竹園邨的名字和歷史。
個人最喜歡竹園南邨的部份,相信是商場對出的竹園廣場一帶,可看到人流如鯽,感覺頗有生氣活力,而且廣場一帶地方尚算潔淨,而且面積廣大闊落,加上種植了不少甚為高大的綠樹,甚有旺中帶靜之感,不少婆婆伯伯喜歡坐在公園休憩看風景,甚為寫意。
建築風格的對比與和諧
之前遊走,盡見竹園南邨大部分的樓宇為舊長形和H型,但其實只有一條馬路之隔的榮園樓、富園樓和貴園樓一帶則是八十年代常見的井字型公屋。可能由於一條馬路之隔,感覺上井字型公屋一帶自成一角,但同樣舒適愜意,感受到它是可安居樂業之地。
話雖今次分開了南邨和北邨遊走,但我認為在實際居住體驗上,我想街坊已將兩者融為一體了。畢竟商場和巴士站是兩邨共用,而且雖然地理位置上兩者的分界明確,但實際遊走兩者皆相差無幾。
北邨的獨特之處
竹園北邨的落成和入伙時間比南邨稍晚,於1987-1989年期間落成。竹園北邨的最大特色,相信是全邨8棟的大廈都是Y型設計。查看資料才知道,竹園北邨更是全港擁有最多Y3型的大廈,而這種設計於80-90年代初是相當流行。
錦鯉池的感動與現實
另外,個人比較記得竹園北邨的印象,就是邨內設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公園,公園內除了有中式涼亭,更有錦鯉池。看到錦鯉池的一刻,居然有鼓莫名其妙的感動,可能是因為現時遊走屋邨,已很難看到有泉水和錦鯉的水池,不少都由於管理及安全問題,早已將水抽乾,讓本來設計美觀,而且有散熱作用的園景浪費了。相信這是我看到錦鯉池感動的原因吧。
但感動同時,好快被同行朋友拉回現實——「為何水看起來這麼髒,是綠色的?」哈哈哈!
80至90年代的童年回憶
另外,竹園北邨較為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遊樂設施好像停留了在80至90年代之間,例如木造的遊樂設施,raw raw哋但好靚,真係好靚。還有車軚盤形的鞦韆,還有極為簡約設計,會讓屁股發熱得開花的鐵滑梯等等,這是充滿童年回憶的氣息啊!
竹園南北邨之獅子山標誌
遊走竹園北邨的時間跟南邨相比,可說是快得多。但最後想問問街坊,竹園邨的獨特獅子山標誌,我遊走竹園北邨時就看不見,那標誌是南邨獨有嗎?
這次的竹園邨之旅,更深入了解了竹園邨的特色和獨特之處。竹園南及北邨兩者雖然地理上有所分界,但居民已將其融為一體,共享著商場、巴士站等設施。無論是竹園南邨的綠色環境,還是竹園北邨的特色建築和遊樂設施,都讓這兩個邨區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社區。我期待更多的探索,發現更多屋邨的獨特之處,並與街坊分享這些寶藏。
屋邨資料——竹園北邨(Chuk Yuen North Estate)
屋邨類型:租者置其屋計劃
地點:竹園穎竹街8號
入伙年份:1987-1989年
樓宇數目:8
單位數目:800(截至2022年9月30日)
樓宇名稱:松園樓、橡園樓、梅園樓、柏園樓、桃園樓、桐園樓、蕙園樓、榕園樓
樓宇類型:Y3型
延伸閱讀:
入市備忘
按揭資訊
最新動態
賣樓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