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实战

【2023樓市陰霾散?】加息周期真的完了吧?

【2023楼市阴霾散?】加息周期真的完了吧?

美联储局是次议息声明删去有关暗示进一步加息的措辞,是次美国加息周期或将接近尾声,而美国加息周期虽见顶,但美国通胀率与目标2%仍有一段距离,相信年内调头减息的机会不大,年内联邦基金利率将继续维持高水平一段时间,视乎未来通胀及经济数据。

【老對手出招】星洲樓市2023年加辣 買港樓發得達

【老对手出招】星洲楼市2023年加辣 买港楼发得达

事实上,新加坡向来是香港“抢人才”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所以今次新加坡在楼市措施上“加辣”,势令有意投资新加坡的海外人才却步,这对于香港而言则是进一步对外宣传“抢人才”计划的好机会。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投资移民计划的申请条件限制及要求亦多,措施安排上亦无香港完善。

【舊樓投資法】哪一種最具收購潛力?

【旧楼投资法】哪一种最具收购潜力?

“呢层差唔多60年,有机会被收购”,相信在市区睇楼时,如果楼宇有成50年历史,都有机会被加上“收购概念”,增加其价值。不过,如果单单因为楼龄高,就买入博收购,恐怕多多钱都不够。所以想知道一栋旧楼有没机会被收购,就要懂得从发展商角度去看。

鐵路盤_最新

【每月更新】铁路盘2023最新行情随时睇

全城铁路盘一直是香港楼市焦点,到底哪一个站抵买?哪一个站升值最快?我们现每月根据土地注册处及美联物业房地产数据及研究中心资讯,可以用一幅图睇齐铁路沿线主要屋苑最新呎价,帮大家早著先机,随时睇最新铁路笋盘。 然而,要提一提大家,每月注册个案一般主要反映前一个月市况。

【2023樓市走勢】有一類物業 最值得市場睇好

【2023楼市走势】有一类物业 最值得市场睇好

通关消息带动本港住宅物业由2022年12月起反弹,价量齐升,中小型单位交投率先抢升。然而,随着楼市升势增强,加上股债汇回软,资金开始抢购大码物业,豪宅新盘发力追落后,成交升幅更“一马当先”。随着楼市升势增强,加上“股债汇”回软,资金开始抢购大码物业,豪宅新盘发力追落后。

綠置居2022

【绿置居2023】三大屋苑近5,000伙 首期4万有找

绿置居以市价41折出售,价钱绝对便宜,最平入场费只是75万元,料为绿置居历来最平入场费,大约4万元首期已经可上车。单位面积由184至489平方呎,单位平均呎价介乎4,490至5,410元,售价由75万至271万元。申请费250元。

【港漂獻身說法】7個存錢大招助你“不啃老”買房!

【港漂献身说法】7个存钱大招助你“不啃老”买房!

网络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标题党——“月入3000,如何在香港全款买房?”,点进去以后就会看到某某拿着5年来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块和爸爸赞助的799万9千9百,买下了旺区某两室一厅的中型单位。虽然是段子,但这年头尤其是在香港这样物价和楼价一起上天的城市,不啃老真的有可能买房吗?

加按轉按套現

【按揭财技】加按转按套现 增值资产有办法

有物业的人士到底要如何活化自己的资产?成日听日人讲加按套现,实际的操作又会是如何?如何透过低息按揭赚取息差?所谓的加按套现,是指物业持人透过将物业重造按揭,由于楼价的升值,借款人可申请的新造按揭贷款可以多于之前未偿还的金额,多了的贷款部份便由业主自行运用。

新盤 2023

【新盘2023】发展商推盘花招大拆解

发展商推盘步伐开始加快,当中不乏龙头地产商的大型项目,不过,毕竟美国由2022年3月起开始进入加息周期,迄今加息8次,当中6月至11月连续4次每次加息0.75厘,市场的确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地产商要卖楼,可能要动动脑筋,在支付条款上入手。到底他们会如何扭六壬出货,值得市场期待。

居屋補地價的注意事項

【28Hse】居屋补地价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补地价?政府出售单位予买家时,都提供了免地价优惠,但设有转让限制,若业主要在公开市场出租及出售单位,禁售年期后,他们须缴付补价,以补回当年政府以较低的价钱向其出售居屋的损失。而若然补地价是由买家负责,临时合约只会写上单位交易额及注明补价由买家负责,并不会包括补地价金额。

賣樓程序

【业主注意】2023卖楼放盘最新懒人包

若与买家就单位的售价达成共识,买卖双方会签署临时买卖合约。这是一份具有效力及具约束力的法律档,若任何一方未能完成交易,可依据临时买卖合约追讨赔偿。正式买卖合约由律师根据早前签订的临时买卖合约草拟,可在正式合约里加入特别条款,而这些特别条款不得跟临时买卖合约有所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