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安邨全邨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位于恒安邨隔壁的它,全邨设有7栋大厦,主要以Y型和新长型为主,大厦格局方面可说是跟恒安邨一脉相承。不过跟恒安邨不同的是,相对之下耀安邨的屋邨商场规模相对则小得多,可能毕竟恒安邨是马鞍山首个公共屋邨,政府对恒安邨的规划设计也会相对投放更多资源和心力。
标签: 租者置其屋
【香港公屋】屯门田景邨 最初7幢大厦最终变4幢是因为…?
田景邨偏偏位于屯门的西北部,名符其实是“大西北中的大西北”,那一带尽是住宅区,跟屯门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人流也不如屯门市中心般畅旺。故此除非刻意乘坐巴士或轻铁到该带,否则连我这位前屯门人,也实在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要到田景邨一带。
【香港公屋】大埔富善邨 细赏建筑之美与创新
富善邨的室内体育馆,原来是新界区内首个在屋邨内设置的室内体育馆,比获奖的美林邨还要早。当时《华侨日报》在1986年的报道,以“邨侨将设有新界首座体育中心”为题,并写道“新界区内首座附设于新型屋邨侨最完善的体育中心”,可见富善邨的体育馆落成,在当时是如何备受重视。
【香港公屋】大埔运头塘 原来已干塘?
于1991年落成入伙的运头塘邨,是大埔区内第6个落成的公共屋邨,现已属于租者置其屋计划下的一个屋邨,也就是说屋邨的单位都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运头塘邨绝对不是大规模的屋邨,相反它精小得有点意想不到,毕竟它位于大埔新市镇区内,理应有很多土地可兴建更多大厦才是。
【香港公屋】青衣长安邨 地标可爱小火车设施指定打卡位
游走长安邨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它的实际面积比我想像中大得多。后来才发现原来长安邨内有10座大厦,而且分为两期,第一期前身是青衣担杆山山岗,第二期前身则是门仔塘避风塘和船厂。换言之长安邨的兴建,是与青衣北桥的兴建息息相关。
【香港公屋】上水太平邨 尽展八十年代旧式屋邨情怀
上水太平邨不是大型的屋邨,全邨只有4栋大厦,分别为奔驰楼、平静楼、平熙楼和平易楼。比较有趣的是,太平邨亦是新界北唯一一个采用相连长型大厦的公共屋邨。所以进邨不久,就有种身置九龙区旧屋邨的错觉。邨内不设商场,只有一家便利店,但屋邨的空间比想像中宽敞。
【香港公屋】大埔富亨邨 难得保留90年代设计格局
毕竟富亨邨跟火车站,不论是大埔墟或是太和站,均有若干的距离;至于邨内巴士总站的巴士,主要依赖71A和71B两个出入区内的巴士,至于直接出至区外的巴士,日常恒常的路线则只有271,其他的都是仅限于繁忙时间或通宵服务。
【香港公屋】屯门建生邨 公共空间运用设计藏惊喜
建生邨绝对算不上是规模大的屋邨。于1989年落成入伙的它,全邨只有4幢大厦,分别是乐生楼、裕生楼、康生楼及泰生楼,皆采用在八十年代常见的Y4型大厦设计,胜在占地面积相对较少,适合在建筑工地面积不大的市区兴建。但其实在公共空间的应用设计上也费煞思量,放了不少心思在内。
【香港公屋】大埔太和邨 致那个已消逝的旧麦当劳回忆
大埔可说是不少港人熟悉的地区。至于对区内太和邨的印象,不少人仍会提起屋顶形设计的旧式麦当劳。那时候的麦当劳改变不如今日般彻底。当时的麦当劳仍是浅啡地砖,仍有麦当劳叔叔雕像,门口还是典型屋仔形状,配上极为抢眼的红底黄色“M”字。
港岛分支家庭议价15万元 斥245万元于第二市场购入粉岭公屋华明邨566实呎户 2011年货 帐面赚近“两球”
美联物业粉岭-ONE INNOVALE帝庭轩分行联席区域经理叶容生(Simon Ip)表示,市场购买力持续,更伸延至公屋第二市场,该行最新促成港岛分支家庭斥245万元于第二市场购入粉岭华明邨566实呎户,原业主2011年买入单位,帐面赚近“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