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香港公屋

【香港公屋】上水天平邨 少數有齊Y2至Y4王設計大廈

【香港公屋】上水天平邨 少数有齐Y2至Y4型设计大厦

走进天平邨,不难发现昔日的屋邨多多少少还是对设计细节,有一定的执著:对称的设计虽然不明显,但不少都一一隐身于屋邨内,还有多个圆拱形的设计,例如圆拱形大厦入口位,梯形簷蓬位,还有大三角梯形的露天剧场等,这些细节都点缀了屋邨的环境。

【香港公屋】葵興邨 曾被命名為「葵芬邨」但嫌意頭差?

【香港公屋】葵兴邨 曾被命名为“葵芬邨”但嫌意头差?

葵兴邨是经常被遗忘了它的存在的屋邨。原因只是,不少人经常记得附近有全港屋邨最多居住人口的葵涌邨,而忘却了其实位于港铁葵兴站附近,其实都有一个细小但五脏俱全的葵兴邨。说回葵兴邨。葵兴邨其实面积比我想中的还要细小。全个屋邨只有4座大厦,全部都是采用相连长型。

【香港公屋】觀塘翠屏北邨 論雞寮的前世今生

【香港公屋】观塘翠屏北邨 论鸡寮的前世今生

观塘区应该是继屯门、沙田及离岛东涌后,另一个香港人有着较为深厚感情的地区。不少人的部分工作时间,以及居住地方正正就是在观塘区内。不过并非观塘区的所有屋邨都为人所熟悉,事关观塘区的公屋就有多达35个,为18区之冠。

【香港公屋】屯門建生邨 公共空間運用設計藏驚喜

【香港公屋】屯门建生邨 公共空间运用设计藏惊喜

建生邨绝对算不上是规模大的屋邨。于1989年落成入伙的它,全邨只有4幢大厦,分别是乐生楼、裕生楼、康生楼及泰生楼,皆采用在八十年代常见的Y4型大厦设计,胜在占地面积相对较少,适合在建筑工地面积不大的市区兴建。但其实在公共空间的应用设计上也费煞思量,放了不少心思在内。

【香港公屋】藍田德田邨 具氣勢新長型大廈設計

【香港公屋】蓝田德田邨 具气势新长型大厦设计

德田邨的前身其实是蓝田邨后方山坡的寮屋区。于1981年11月21日晚上,木屋区发生大火,当局列为五级火警处理,整个寮屋区毁于一旦,半年后更发生严重山泥倾泻,政府亦因此决定将该地决定重新发展,将之发展为纯住宅区,随后进行爆破工程,并平整土地以兴建新式公屋大厦,并代为兴建蓝田公园。

【香港公屋】北角健康村 自成一國的小王國

【香港公屋】北角健康村 自成一国的小王国

也许不少人一直误以为健康村是私人屋苑,但其实情况跟位于油麻地的骏发花园类近,只答中了一半。毕竟一直主力介绍的是出租屋邨,故此下文所讲述的健康村,亦主要以第三期为主,只因第三期才是真正属于出租单位的部分。至于第一、二期则属于私人屋苑,是可买卖的单位了(康智阁、康达阁除外)。

【香港公屋】大埔太和邨 致那個已消逝的舊麥當勞回憶

【香港公屋】大埔太和邨 致那个已消逝的旧麦当劳回忆

大埔可说是不少港人熟悉的地区。至于对区内太和邨的印象,不少人仍会提起屋顶形设计的旧式麦当劳。那时候的麦当劳改变不如今日般彻底。当时的麦当劳仍是浅啡地砖,仍有麦当劳叔叔雕像,门口还是典型屋仔形状,配上极为抢眼的红底黄色“M”字。

【香港公屋】將軍澳寶林邨 空氣質素令人卻步?

【香港公屋】将军澳宝林邨 空气质素令人却步?

宝林邨始终它是属于80年代末落成的屋邨,加上是将军澳第一个屋邨,不难发现宝林邨的设计和配套算是较为全面,起码除了基本的学校、商场街市、社区服务中心,还有看起来面积也颇大的文娱活动会堂和体育馆等。而且户外公共空间亦相对宽敞,不会有近年屋邨的挤逼公共空间问题。

【香港公屋】鴨脷洲利東邨 細賞南區歐陸式屋邨美景

【香港公屋】鸭脷洲利东邨 细赏南区欧陆式屋邨美景

从商场走出屋邨走廊,好快就看到一个个已翻新的冬菇亭,分别是私人健身中心、诊所及议员办事处等。看到大部分的冬菇亭都是翻新成不同食肆,如此更改建筑用途的则相对少见。沿着屋邨走廊天桥走过,总算继续找到点点老旧屋邨的特色:硕果仅存的旧式指示牌,以及快将完全褪色的请勿踏自行车标志。

【香港公屋】將軍澳翠林邨 區內少數非填海範圍屋邨

【香港公屋】将军澳翠林邨 区内少数非填海范围屋邨

站在翠林邨招牌面前,内心还思疑应如何闲逛,只见眼前有的是巴士总站,为何附近一座大厦也没有?后来才发现由于地势关系,屋邨大厦在山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最后选择穿过商场进入屋邨。进入住宅范围的天台后,翠林邨的整体面貌进入眼帘:四周环境清幽并开扬,多座纯白配以粉蓝的长型大厦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