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埔的富善邨,说实的本来不算是很有印象,毕竟它不如广福邨般方便,屋邨历史方面也不如大元邨的悠久,但游走过后,才发现原来富善邨应该是目前游走大埔区屋邨以来,最花时间的一个。
地理优势与历史渊源
富善邨是大埔区内的第四个公共屋邨,在1985年至1986年间就落成入伙,换言之就是跟富亨邨差不多时间。现时已属于租者置其屋的其中之一个公共屋邨。说实的有关它的历史着实不多东西可以写下。至于为何富善邨名为富善邨,原来是取自大埔墟的其中一条街——富善街。
建筑特色探秘
对富善邨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屋邨面积比想像中大得多——明明全条屋邨只有6幢大厦,分别为善景楼、善群楼、善邻楼、善美楼、善雅楼和善翠楼,但可能由于全部都是Y型大厦的关系,而Y型大厦地下的公共空间确实也很广阔,加上富善邨的社区设施可说是比预期中齐备得多,由商场、街市、室内运动馆、冬菇熟食亭、儿童游乐场及羽毛球场都有,可见在80年代时期的屋邨,早已将华富邨的小镇模式发展得相当成熟。
后来翻查资料,才发现富善邨的室内体育馆,原来是新界区内首个在屋邨内设置的室内体育馆,比获奖的美林邨还要早。当时《华侨日报》在1986年的报道,以“邨侨将设有新界首座体育中心”为题,并写道“新界区内首座附设于新型屋邨侨最完善的体育中心,将于本年四月在大埔富善邨启用,具包括多种文康设备,舞蹈室、多种类的体育室、健身室及露天球场等”,可见富善邨的体育馆落成,在当时是如何备受重视。
此外,今日的富善邨大家看起来可能感觉比较普通,但若果从建筑工程角度而言,富善邨可说是有着另一层重要的意义。根据《工商日报》以及《大公报》于1983年的报道,就指出富善邨是当时财政年度第一个采用机械化建筑方法建成的屋邨,并指出“承建商将会采用钢铁墙壁模壳及楼面板模,以及一些预很的非结构材料来兴建大厦”,而机械化建筑方法不但在兴建大厦时更为省时,而且更能为大厦提供更优良质素,亦可见当时建造公屋大厦的进步。
公共艺术与环境美化
说完富善邨的一些建筑方法以及设施冷知识,不如言归正传,再说屋邨内的公共空间。富善邨可说是一条比想像中美丽的屋邨。
富善邨既有难得仍然生气勃勃的喷水池美化环境,中央广场更有一幅代表大埔和富善邨的壁画,更难得的是壁画的水准着实不差,完全是“见得街坊见得人”的层次。
更意想不到的是,富善邨大厦地下墙身更有粉饰过,绘画成几何或山形等七彩缤纷的图案,让人感觉到住的人也很有心思打理及美化自己居住的地方。
反而最后想逛逛屋邨内的冬菇熟食亭,但恰巧遇上装修中,只好留待下一次游走时再来参观吧。
屋邨资料——富善邨(Fu Shin Estate)
屋邨类别:租者置其屋计划
地点:大埔安埔路12号
入伙年份:1985年至1986年
楼宇数目:6
楼宇类型:Y1型、Y2型
楼宇名称:善景楼、善群楼、善邻楼、善美楼、善雅楼、善翠楼
延伸阅读:
入市备忘
按揭资讯
最新动态
成交个案 | 楼市新闻 | 美联楼价指数 | 铁路盘行情 | 楼市全撤辣
卖楼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