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半年美國加息預期仍然言之鑿鑿之際,迅雷不及掩耳,市場短時間內180度改變預測,由加息預期轉為減息。主因是預料美國經濟將進一步放緩,近月債息更出現倒掛,顯示金融市場對美國長遠的經濟環境呈悲觀預測。事實上,5月非農新增職位遜預期,製造業PMI亦回落至2016年10月後新低,此等經濟數據強化了美國的減息憧憬。
市場預期,美聯儲有可能於年內減息兩至三次,最快更有可能下月便實行減息,減息機率更達到七成以上。對於先後有印度、澳洲、新西蘭、馬來西亞、菲律賓央行已落實減息,南韓、日本、歐洲以至中國央行亦可能跟隨,香港會否加入這個減息潮,成為港人特別是置業人士最關注的議題。
若香港減息四分之一厘,以100萬貸款額計算,供款30年,每月可節省供款$128或3.3%;若減息八分之一厘,每月的供款則減少$64或1.6%,對供樓人士來說可謂一大喜訊。在借貸成本低企及土地供應持續不足的情況下,減息相信有助刺激樓價向上。
回顧早兩次美國的減息周期,分別於2001年1月及2006年9月啟步,當時香港減息的步伐大致與美國一致。不過是次由2015年開始的美國加息周期下,美聯儲已加息9次,合共加2.25厘,相反香港只加了一次,幅度更只有八分之一厘,究竟香港還有沒有條件跟減呢?
低息環境造就了樓市及借貸市場的興旺,但與此同時,自港美息差不斷拉闊,香港走資的問題亦應運而生。銀行體系結餘由美國加息周期啟動前近4,000億元,不斷減少至現時約543億元,即整個美國加息周期已流出資金達3,371億。若美國減息,的確有助港美息差收窄,不過筆者認為,由於香港過去只輕微加息八分之一厘,減息空間亦非常有限,短期內跟減的機會較少。
另一方面,銀行提供的按揭利率已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優惠亦非常豐厚,變相銀行的邊際利潤很微。加上近日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Hibor)達到兩厘半左右,已超越2008年10月高位,創十年新高。若銀行再減息將造成資金成本壓力上升。因此,料現時經濟不穩的情況下,除非美國減息兩次或以上,或再次推行量化寬鬆(QE),否則香港銀行減息的機會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