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佈關稅之後,全世界包括美國市民都大鬧特鬧。不少老友大數特朗普不是,我說不要鬧,香港基本上「其身不正」,政府為了壓抑樓價的辣招稅,較關稅犀利得多,但不知何故又無人鬧,甚至有人誇奬政府的辣招稅。
究竟辣招稅怎樣較關稅更犀利?簡單來說,辣招稅是按零售價抽稅,最高可達30%,價值1000港元單位,只要符合賦稅的條件,例如內地人士,用有限公司買樓,就要付高達30%辣招稅,即是要俾300萬港元。這樣咁苛刻的條件,試問又點會有人來香港買樓?樓價唔一定下跌。
關稅是以進口價計算,一件在美國零售價是100美元的貨物,如果出廠價與進口價相同,進口價應該不用20美元,即使要繳付145 %關稅,亦只是29美元,較30%辣招稅略低。但是別忘記,美國關稅是145 %,理論上辣招稅較關稅犀利得多,但是美國零售商趁火打劫,唔會實報實銷關稅只是29美元,而是會將零售價大幅提升至200美元,還會說很克制,應該是245美元,令人誤會關稅非常之高。其實有71美元落入了美國商人口袋中,奸商即是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