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31日,深圳出台了一系列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政策,尤其是商務公寓的「5年限售、新增商務公寓只租不售、不得改變用途」等條例,曾一度讓人擔心會否將公寓市場推進冰封期。誰曾想,在踏入2020年之際,「取消商務公寓只租不售」喜從天降。藉此機會,小編和各位一齊聊聊關於商務公寓的那些事。
2018年7月31日發佈的「深四條」規定包括各類新供應用地(含招拍掛、城市更新、征地返還用地等)上建設的商務公寓一律只租不售且不得改變用途。
2019年12月12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確認,深圳已取消去年出台的商務公寓「只租不售」政策。
為何出現?
回顧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年初,深圳住宅市場限購之後,商務公寓頻現大宗交易和「掃貨」整售的現象,先有2017年11月龍華「紅山6979」一期公寓471套被打包買走;後有2018年4月260套總價8.1億的華聯全景商務公寓被一掃而光。一時之間,整個市場被炒房氣氛包圍,樓價飆升到不忍直視。於是乎,一直秉承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府,推出了「只租不售」的政策以穩定市場。
為何取消?
那為何一年後又取消了呢?事實上,深圳市住建局已經有了回應:深圳市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緊張,今年商品房供應有所下降,商務公寓需求旺盛,「取消商務公寓只租不售」對緩解市場供需矛盾有極大幫助。再者說,深圳樓市現時趨於平穩,是時候帶動開放商建設的積極性;再加上目前城內有眾多村改商、工改商一類的項目,此時調整政策,有助於舊改順利完成。
前景如何?
「取消商務公寓只租不售」不僅給散戶投資者和剛需買家提供了更多買房產品,更有利於保障開發商資金的流動性及方便套現。但又有人提出,這樣一來,2018年7月前「洛陽紙貴」的現象會否又捲土重來呢?事實上,由於公寓的建設需要3年或更長的時間週期,供應增加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因此市場有能力消化此項政策,應該不會導致公寓再度受到瘋狂炒作。
科普時間
公寓VS住宅大不同!
市面上公寓的價格往往比住宅便宜2至3成,換句話說,兩個地段、大小、品質完全相同的物業,公寓的價格是420萬到480萬,住宅就要賣到600萬左右。但便宜有便宜的原因,公寓和住宅比存在一定限制,以下問題必須劃重點!
- 公寓的房貸利率高,還款年限短;
- 公寓的產權只有40-50年,住宅通常有70年;
- 公寓在轉手時交納土地增值稅、營業稅等,轉手困難;
- 公寓的管理費、水電費較貴;
- 部分城市的公寓無法入戶,亦無法提供學位。
公寓積分入學!
公寓無法提供學位,往往最戳痛家長買家們。事實上,這是因為最開始對商務公寓的用途定義是「為商務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務與住宿服務,不提供學校、幼稚園等居住配套的辦公類建築」。但近幾年,羅湖、福田、南山及大鵬新區都陸續放開了公寓積分入學限制,從此,在學位供應量不緊缺時,商務公寓也有機會和住宅一樣申請學位。
許多人在置業時,因為資金不足又渴望紮根於經濟發達的生活圈,寧願住在一線城市的一畝三分地,也不要二、三線城市的千尺豪宅。其實,買比住宅相對便宜、升值潛力同樣也不輸的公寓,或許就是退一步之後的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