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蔡天鳳案轟動全城,手段兇殘令人髮指。撇開案件不談,事件同時引起社會對綠表買樓免審查的關注,究竟現行措施是否存在漏洞,政府是否需要堵塞漏洞。
事源疑犯之一前家翁鄺球,於2019年手持有何文田加多利山豪宅單位後,但翌年仍然可以用綠表資格以$218萬購入葵涌居屋尚文苑一個單位,引起各界關注。
涉及瞞報行為?
據悉,加多利山的單位成交價為$7,280萬,本身已持有住宅物業的蔡天鳳,當年為節省15% 非首置印花稅,即$1,092萬稅款,才交由鄺父以首置名義買入單位,即是常見的「借人頭」買樓。就此成交,首置人士只需繳付4.25%的印花稅,即約為$309萬,兩者相差逾$780萬。
至於居屋方面,有人問當中會不會涉及瞞報行為,應該是沒有,因為根據現行機制,公屋租戶以綠表申請居屋,並無入息、資產及物業擁有權的限制。所以他即使有私樓,都可以用公屋換居屋,反映政策存在漏洞。
再加上,公屋租戶住滿10年或以上,才須每2年向房署申報入息;未住滿十年者則毋須申報。涉事人有機會未到需要申報的日子,因此未被揭發持有物業,但若房屋署接獲舉報,則不論其居住公屋年期,仍須遷離單位。
眾所周知,公屋供應十分短缺,輪侯時間屢創新高,必須善用及合理編配予真正有需要人士。截至去年12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
政府不審查綠表人士入息資產
對於公眾對政策的質疑,房屋署長王天予回應,政府一直不會審查綠表人士的入息、資產等,是為鼓勵有能力的公屋居民交出公屋。其後房屋局表示,會檢視公屋租戶以綠表資格購買居屋是否需有入息及資產等限制,或考慮收緊有關安排,亦會研究增加罰則以免有人濫用公屋,但由於較為複雜,需要與房委會討論。
除此之外,綠表人士亦可申請買入綠置居及租置計劃單位,同樣不需要通過任何入息上限或資產限額審查。綠置居有價有市,我們時常見到創屋苑成交價新高的報道,因此不少人指公屋存在很多「隱形富豪」。
上述事件恐怕只屬冰山一角,所以政府應該要加快檢討政策,如主動查核申請人士的資產情況,或者更改為無論居住公屋單位多久,都需要定期向房署申報入息等資料,以免有人濫用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