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繼寶林邨後,將軍澳新市鎮的第2個公共屋邨,翠林邨除了是在山上,是少數不是建於將軍澳填海區的屋邨之外,它的背後故事有些也是頗為有趣的,而且畢竟是區內較為早期落成的公屋,在建築設計上亦相對有特色。
翠林邨予人印象很片面,昔日的印象就是離港鐵站很遠,還有它很所在的位置地勢很高,沒辦法,全因翠林邨建於山上,即使出入港鐵站,也必定要乘坐巴士或小巴下山轉車,交通上相對不便。
屋邨的前世今生故事
搜尋到有關翠林邨的最早期報導能追溯至1985年,當時《華僑日報》已有有關翠林邨項目投標,並即將展開工程的報導;稍後更有報紙公開了當年屋邨模型的相片,並指出原來當初翠林邨項目是預計在1987年落成,後來再有報導指出,翠林邨屋邨工程分為三期進行,預計1989年就會完成所有期數,屆時可提供8座大廈及3座居屋大廈(即是今日的景明苑),並可容納26,000人居住。
到了1988年,翠林邨開始正式入伙,而當時政府亦隆重其事。在1989年11月13日,時任港督衛奕信亦有親自到場主持屋邨開幕儀式。在致辭中衛奕信指出,當時正在進行中的將軍澳新市鎮第一及第二期工程,預計將為30萬居民提供住宅及相關配套設施,為此政府亦投資達130億港元在將軍澳新市鎮工程上,可見政府對發展將軍澳有很大的野心。

翠林邨屋邨開幕儀式當日,更原來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包括儀式期間有位男子「不斷高聲呼叫,令在場不少來賓側目而視」,還有儀式期間有人從高處投擲水彈等,幸運的是當時沒有人因此而受傷。
站在翠林邨招牌面前,內心還思疑應如何閒逛,只見眼前有的是巴士總站,為何附近一座大廈也沒有?後來才發現由於地勢關係,屋邨大廈在山上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最後選擇穿過商場進入屋邨。進入住宅範圍的天台後,翠林邨的整體面貌進入眼簾:四周環境清幽並開揚,多座純白配以粉藍的長型大廈環繞,在此亦享受到市區沒有的寧靜,只聽到零零落落的鳥語,令人心曠神怡。
翠林邨是將軍澳較為早期落成的屋邨,已有接近35年樓齡。全邨共有8座大廈,分別為碧林樓、秀林樓、雅林樓、欣林樓、彩林樓、輝林樓、康林樓及安林樓,用上雙翼新長形及Y2型設計。
不能不說的翠林邨地標
說到翠林邨的地標,當然是它的貝殼形中央劇場連水池。承襲翠林邨依山而建的特點,中央劇場有別於其他屋邨的只有三兩層座位,而是超過十層,而且個人很喜歡它的紅黃綠繽紛如彩虹般的設計,跟四周的藍白大廈形成對比,讓人感到特別有活力,相信當中的設計,亦是為了讓街坊可感到更有凝聚力。
另一發現是翠林邨內隱藏了許多頗有特色的幾何設計,這點尤其在商場就能體現,例如商場門口的三角紅色外框,還有商場純白圓形天花,還有巴士總站的多邊形圖案等,這些細節均靜靜的點綴屋邨環境。
翠林邨雖然地理位置上較為不便,但感受到居住環境還是舒適的。不知道未來重遊翠林,一切是否都是如此美好?
屋邨資料——翠林邨(Tsui Lam Estate)
地點:將軍澳翠琳路11號
入伙年份:1988年
樓宇數目:8
樓宇類型:新長型、Y2型
樓宇名稱:彩林樓、輝林樓、康林樓、雅林樓、安林樓、碧林樓、秀林樓、欣林樓
參考資料
- 《翠林邨長安邨即動工 將軍澳青衣島 分建兩新屋邨》,《華僑日報》,1985年3月13日
- 《將軍澳第二個公屋邨翠林邨首期已施工 四廈八七年落成 供逾萬人居住》,《大公報》,1985年3月26日
- 《將軍澳第一個公共屋邨寶林邨明年初入伙 八八年三期工程完竣 可住三萬人 翠林邨首期四座大厦明年中落成》,《大公報》,1986年11月16日
- 《翠林邨昨開幕時有人竟投下水彈》,《大公報》,1989年11月14日
延伸閱讀:
入市備忘
按揭資訊
最新動態
賣樓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