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屯門的田景邨,應該是目前遊走及撰寫過的香港屋邨中,尾二的一個屬於「租者置其屋」計劃下的屋邨,同時意味着前後分為六期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現時已寫到第38個了。(至於最後一個,位於馬鞍山的耀安邨,希望日後有時間到訪馬鞍山的屋邨的時候再一拼遊走和撰寫,敬請留意。)
跟以前寫過的山景邨和良景邨一樣,田景邨可說是我這個前屯門人也不怎到訪過的地方。原因很簡單:屯門其實面積很大,而小時候和大學讀書分別是位於屯門碼頭和兆康苑一帶(對不少屯門人而言應該已經很呼之欲出了),而田景邨偏偏位於屯門的西北部,名符其實是「大西北中的大西北」,那一帶盡是住宅區,跟屯門市中心有一定距離,人流也不如屯門市中心般暢旺。故此除非刻意乘坐巴士或輕鐵到該帶,否則連我這位前屯門人,也實在想不到有甚麼理由要到田景邨一帶。
不過除了田景邨、良景邨、山景邨,日後還有更多地理位置上更為隔涉的屋邨需要到訪,例如寶田邨、和田邨、菁田邨等等,只不過那些都是出租屋邨而已,而且大抵都是近年落成為主。
原為村落農地 後分拆成兩屋邨
言歸正傳。若果有看過良景邨文章的朋友,也許會對田景邨的由來略有印象——因為兩條屋邨的前身,其實也有些關聯。事關田景邨與良景邨一樣,前身為一條名為「良田村」的村落。根據維基百科,良田村主要為何及羅姓人居住為主,而意想不到的是,當中最為著名的居民,原來有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其實今時今日,仍有良田村存在,只是現時的良田村是位於屯門新墟東北部九逕山山腳(即是何福堂一帶),已不是舊址而已。
全邨從七變四幢大廈
今日的田景邨,共有4幢大廈,分別為田樂樓、田翠樓、田裕樓及田敦樓。但原來本來的規劃中,田景邨應有7幢大廈,包括田樂樓、田翠樓、田裕樓、田敦樓、田茵樓、田茂樓以及田逸樓。最後,前四者都順成落成入伙,但那麼,田茵樓、田茂樓以及田逸樓去了哪兒?
原來後三幢大廈,最後在1990年代,變成了居者有其屋(簡稱「居屋」),即是今日的兆畦苑(田茵樓與田茂樓)和兆邦苑(田逸樓)。
時任港督參觀過田景邨地盤
事實上,田景邨可說是比鄰近的良景邨和山景邨規模更小,亦因為以上原因,田景邨給我的感覺也更為低調。但原來田景邨也有一件小事可以分享——早在1988年時,《大公報》就曾經報道有關時任港督尤德爵士曾視察良景邨及田景邨的地盤,雖然最後並沒有在開邨時參加開幕典禮,但亦可見當時政府對於屯門區發展的重視。
對比起附近的良景邨和山景邨,田景邨的面積相對不大,故此田景邨的屋邨商場,其實是跟良景邨共用的,只是今日的良景邨商場已經跟昔日面貌完全不一樣,在此不贅;田景邨也不像良景邨般有水池等設施,取而代之的是體育館,還有遊樂場、球場、小學、幼稚園及社區中心等相對大路的公共設施,相對而言看點的確較少。
不過,低調都有低調好,感覺較為樸實的田景邨,個人遊走的時候也覺得相對舒服一點,可能因為人流較少,而且田景邨大部分都是Y型大廈,而Y型大廈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地下會設有較大的公共空間,所以遊走起來也會不覺有壓迫感之餘,反而會更為自在。相信對不少街坊而言,他們也早已習慣了田景邨一帶的交通配套和通勤時間,若果單以環境來說,其實也算是不錯了吧。
屋邨資料——田景邨(Tin King Estate)
屋邨類別:租者置其屋計劃
地點:屯門田景路10號
入伙年份:1989至1990年
樓宇數目:4
樓宇類型:新長型、Y3型、Y4型
樓宇名稱:田樂樓、田翠樓、田裕樓、田敦樓
延伸閱讀:
入市備忘
按揭資訊
最新動態
成交個案 | 樓市新聞 | 美聯樓價指數 | 鐵路盤行情 | 樓市全撤辣
賣樓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