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紅磡家維邨 區內低調綠洲小社區

房協屋邨不少都因為他們的特色設計,或歷史因素,往往在報章或社交媒體上擁有較高的討論度,例如祖堯邨、花園大廈、乙明邨、明華大廈、祈德尊新村等,相對房署的屋邨,個人更較為喜歡房協的屋邨設計。

至於位於紅磡家維邨,相對以上的屋邨,則可說是較為低調的存在。但,低調並不等同它沒有歷史和沒有特色。

【香港公屋】紅磡家維邨 區內低調綠洲小社區

翻查資料,家維邨前身為舊紅磡邨,而家維邨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已故房協創辦人張有權筆名家維。

初步印象:城市熙攘

從佛光街天橋下車,甫踏足家維邨,實不相暪,第一印象是:好嘈。

無他,家維邨座落紅磡舊區,圍繞它的不是舊樓,就是高架天橋和工廠大廈,加上街道人流如鯽,熱鬧得很,哪會妄想得到片刻的寧靜?

【香港公屋】紅磡家維邨 區內低調綠洲小社區

城堡與綠洲

看到家維邨的外圍,覺得它宛如一座巨大的城堡。從家維邨外圍亦可清晰看見一個個單位,地下就是家維商場,超市、餐廳、便利店、五金舖、日本城等都一應俱全,照顧到街坊日常需要。而且單位都是面向街道,其實甚有屏風樓的味道。說得白一點,就是想像到家維邨的街坊的生活圈極為方便和距離短,即使只步行到地下,不用多走幾步,都已解決到生活所需。

但畢竟對家維邨的第一印象就是實在太熱鬧,熱鬧得可說是有點嘈吵,到底這樣的環境是否真的宜居?

一切的疑慮,在進入家維邨內圍後就一掃而空。

【香港公屋】紅磡家維邨 區內低調綠洲小社區

家維邨的主要入口,採用極為奪目的鮮艷紅色,十分易認,而且入口有個牌坊,相信亦是家維邨的地標吧。

進入家維邨內圍後,才發現城堡內部別有洞天,跟外圍的吵鬧形成極為強烈的對比。內部絕對是舒適宜人得多,除了有公園,更有噴水池,內圍四周亦種植了不同植物綠化環境,宛如都市中的小小綠洲,顯得相當寫意。

奪目的入口和地標

走完內圍後,我也相信不論地理位置,方便度,舒適度等種種因素加上,相信街坊也相當享受難得的一片福地吧。

不僅如此,家維邨的地理位置也相當便利。位於紅磡,交通四通八達,不僅有巴士站,還靠近紅磡站及何文田站,讓居民輕鬆連接香港各區。此外,家維商場內有各種商店和餐廳,滿足了日常生活的各種需求,使居民享有便利的購物體驗。

【香港公屋】紅磡家維邨 區內低調綠洲小社區

家維邨的居民擁有難得的城市綠洲,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片刻寧靜。內圍的噴水池和綠化區域提供了休閒和放鬆的場所,居民可以在此散步、閱讀或與鄰居交流。此外,家維邨的設計使每個單位都面向街道,增加了社交互動的機會,居民可以更容易地建立社區聯繫。

總結來說,家維邨雖然位於熱鬧的紅磡地區,但內部的環境卻是一個舒適宜人的城市綠洲。它的便利性、設計和社區氛圍都讓居民享受到了高品質的生活。這座低調的屋邨或許在討論度上不如其他知名屋邨,但對於居民來說,它卻是一個寶藏,一個擁有歷史、特色和便利性的理想居住地。

【香港公屋】紅磡家維邨 區內低調綠洲小社區

屋邨資料——家維邨(Ka Wai Chuen)

屋邨類型:甲類出租屋邨及住宅發售計劃樓宇
地點:紅磡佛光街1A, 3, 5及7號 / 馬頭圍道44, 46及48號 / 差館里8及12號
入伙年份:1984、1987、1990及1993年
樓宇數目:5(出租)及4(出售)
樓宇名稱:家禮樓、家義樓、家廉樓、家興樓、家邦樓、家盛樓、家安樓、家定樓、家榮樓

延伸閱讀:

入市備忘

首期以外支出 | 入市二手樓流程

轉讓契 VS 送讓契 | 遺產物業繼承

管理費知多啲 | 一手 VS 二手 

SSD鬆綁盤

按揭資訊

高成數按揭 | 按揭全攻略 | 按揭專家

最新動態

成交個案 | 樓市新聞 | 美聯樓價指數 | 鐵路盤行情

賣樓錦囊

賣樓費用清單 | 賣樓流程

 

相關文章 :

【香港公屋】青衣偉景花園:甲類出租屋邨租金之冠... 偉景花園其中兩座,即是第6及第7座均為出租單位,而有趣的是,我在遊走當日才發現,原來第6及第7座兩幢大廈是相連着,其實嚴格而言,應該說是屬於...
【香港公屋】北角健康村 自成一國的小王國... 也許不少人一直誤以為健康村是私人屋苑,但其實情況跟位於油麻地的駿發花園類近,只答中了一半。畢竟一直主力介紹的是出租屋邨,故此下文所講述的健康...
【香港公屋】將軍澳茵怡花園 90年代得獎環保設計屋苑... 茵怡花園地方雖小,但尚算五臟俱全,起碼屋苑透過善用地下及平台層,一次過將一個「屋邨小社區」的基本元素都塞進了:民生商店、停車場街市、幼稚園、...
【香港公屋】西貢翠塘花園 房協第3個郊區公共屋邨... 翠塘花園是房協第3個「郊區公共屋邨」,土地由填海而來。至於為何出現翠塘花園,同樣根據房協的官方資料解釋,原來90年代香港郊區大規模重建,很多...
【香港公屋】全港唯一現存屋邨戲院!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駿發花園... 駿發花園的前身為油麻地六街,其中112幢為戰後早期樓宇,並於1975年收歸政府物業,後來再交由房協重建;而當年興建屋邨的目的,正正就是為安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