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黃建業:香港優勢漸「煙消雲散」 料2023年樓價升幅「捧蛋」

經濟復甦緩慢,令本港樓市表現波動。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指出,上半年樓市表現較預期差,首季旺市屬曇花一現,反映經濟引擎失速,通關「紅利」迅速耗盡,復甦動力減弱,香港優勢將漸漸「煙消雲散」,引致樓市見頂回落,而且跌勢已成,預測全年樓價升幅「捧蛋」,重返2017年即6年前的水平,料蝕讓個案攀升,惟「辣招」原地踏步,絕對已經過時,因此「撤辣」刻不容緩。黃建業認為,地產、金融、旅遊等多個行業支柱現裂痕,為免負資產數目增加,並進一步加大財赤,提出六大建議救港經濟,呼籲立即全面減稅,包括減收利得稅、樓股印花稅,並大力發展具香港獨特優勢的行業,吸引移民及外資,達至刺激經濟的效果。

黃建業:香港優勢漸「煙消雲散」 

黃建業認為,疫情鎖港經年,重創香港經濟及樓市,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卻遲於其他國家,打擊中外資金信心,通關「紅利」迅速耗盡,首季「樓股小陽春」曇花一現,其後本港樓市及股市皆高位回軟,經濟陷苦海,本港多個支柱行業驚現「裂痕」(見附錄)。當中,恒生指數於8月曾一度低至17,600點,創今年新低;首4個月樓價升約6.3%,惟其後樓價掉頭回落,至今(截至8月28日)已累跌3.03%(見圖一),2023年迄今升幅已經收窄至3.09%,新盤帶頭「劈價」,未來樓價續有下調壓力。樓價高位回落,成交卻未大幅回升,今年首七個月的整體物業註冊量僅錄約39,248 宗,創2016年後的同期次低紀錄,僅輕微高於去年約3.8%;註冊金額更創2016年後同期新低,甚至低於去年同期3.9%。

黃建業指出,樓股與經濟息息相關,如今的困境其實是香港經濟縮影。香港經濟未有因通關而回復舊觀,原因除了疫情遺害及加息影響,更重要的是疫後香港出現「結構性」轉變,但是經濟政策卻「原地踏步」,未有與時並進。以旅遊業為例,消費模式急變,網購及外賣程式崛起,令香港由「購物天堂」及「美食天堂」變成一日遊或窮遊地點,鮮見高消費客戶,惟特區政府仍未有策略來應對市場轉變。

圖一:美聯樓價指數


料全年樓價升幅「捧蛋」

黃建業認為,樓市是經濟產品,經濟差,樓市難有起色,若本港經濟及房屋政策繼續「原地踏步」,勢必令本港優勢漸漸「煙消雲散」,競爭力落後對手。如經濟持續下滑,相信今年樓價已經於4月見頂,跌勢已成,料全年樓價升幅「捧蛋」,屆時樓價將「時光倒流」回到2017年,即6年前水平(見圖一),料蝕讓個案將攀升,惟「辣招」卻和其他政策一樣原地踏步,明顯已經過時。

黃建業強調,「辣招」推出逾10年,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環境已出現翻天覆地變化(見表一),樓市亦出現「結構性」改變,短炒絕跡,以自用為主,「辣招」卻從未檢討。明白特區政府擔心「撒辣」引致樓價飆升,惟因為經濟欠佳及息口高企,樓價跌勢已成,撤辣只會增加成交,樓價沒有大升的基本因素。須知住宅物業非商品,而是生活必需,對比波動大的股債匯,更是很多人理想的「長線安全投資」,若放任樓價直插到底,將令不少為置業而節衣縮食的市民損失慘重,衍生眾多社會問題,物業買賣牽涉的不止地產界,而是民生及社會,冀政府正視,立即根據時代轉變調整經濟及樓市措施。

表一:經濟及樓市的「結構性」改變

 

2013年至2019年

2020年至2023年最新情況

息率

Ø  低息時代,供平過租,置業需求增

Ø  息率上升,租平過供,置業需求減

私宅
供應

Ø  未來3至4年供應曾低見6.7萬伙,供應未到位,求過於供

Ø  未來3至4年供應超過10萬伙,息率高企令需求減少,供過於求

內部
需求

Ø  自用及投資需求大

Ø  只剩自用需求,投資需求大幅減少

外來
需求

Ø  外來置業需求大,15至19年平均每月BSD超過240宗

Ø  外來置業需求大減,20年至今平均每月BSD僅60多宗

移民潮

Ø  無移民潮,上車及換樓需求大

Ø  不少年輕、中產人士移民離港,上車、換樓需求減少

金融
市場

Ø   IPO排名高踞首3甲,當中15,16,18,19年更居首位

Ø  18年初恒指曾超過33,000點,增置業人士入市信心

Ø   2023上半年IPO創20年同期新低,排名全球僅第6

Ø  23年8月恒指曾低至17,600點,置業人士信心大減

負資產

Ø  少之又少,即使16年第一季高位亦不足1,500宗

Ø  2023年第二季超過3,300宗,隨著樓價回落,預計負資產彈升

賣地

Ø  賣地屢破紀錄,住宅地王頻誕生,賣地收入增

Ø  2023年迄今已有4幅地皮流標,賣地收入劇減

倡六大建議救港

黃建業指出,支柱產業見裂痕,樓股齊陷苦海,港樓跌勢已成,股市欲振乏力,經濟危機迫在眉睫,必須於支柱產業崩潰前救市,呼籲特區政府別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坐失良機,建議盡快推行以下「救港六招」:

  1. 減股市印花稅,又或只收「單邊印花稅」,刺激港股成交,並吸引巨企來港上市;
  2. 減利得稅,扶助企業,增加外資來港或留港的誘因;
  3. 大力扶持香港有優勢的產業,包括醫療、美容、法律、保險、教育等,為香港帶來新機遇;
  4. 發展具香港特色的旅遊業,建構獨特「蒲點」,吸引中外旅客來港免稅購物,從而刺激消費,帶動內需
  5. 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移民政策,例如降低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年期門檻,又或擴闊可供申請投資移民的範疇
  6. 減樓市印花稅
    i) 徹底寬免外地人來港首次置業需付的3成辣稅,減低他們來港置業的成本
    ii) 免除15%的新住宅印花稅,為市民換樓開方便之門
    iii) 取消額外印花稅SSD,或將年期及稅率回復至「加強版」前,即買入住宅單位後頭半年內出售的稅率為15%;在6個月以上至12個月之間轉售,稅率為10%;在12個月以上至24個月之間轉售,稅率為5%

黃建業深信,香港不乏增長動力,加上背靠祖國的豐富資源,只需要政策推動,發揮國際大城市及一國兩制的優勢,必可令香港重新崛起。個別的救市措施已經見效,尤其是搶人才政策的效果超出預期。最新數字顯示,截至7月底,各項吸引人才措施共收到12萬宗申請,超過7.5萬宗已獲批,已抵港申請者亦超過3.8萬。不過,成功吸引人才來港,卻未有更多政策配合人才「留港」,更適逢樓市低迷,新來港者以租樓為主,令租盤急速消化,刺激租金回升,反而帶來新的民生問題。政府在推出「專才計劃」同時,更應考慮徹底寬免外地人來港首次置業的辣稅,吸引轉租為買,做到「留人才更留人心」,增加專才長期留港誘因,以吸納新資金刺激經濟,同時疏導租金升幅。

樓價「時光倒流」 重回2017年水平

黃建業認為,策略應根據領先市場數據制定,具前瞻性。假若特區政府未掌握市場趨勢,持續以「原地踏步、墨守成規」的態度來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相信今年樓市高峰已過,不但全年樓價升幅將「捧蛋」,下半年成交將持續低迷,多項數據皆有機會創出近年低位:

  • 料全年整體物業註冊量僅錄65,500宗,重新踏入「冰河期」,創歷史次低紀錄,僅高於去年
  • 整體物業註冊金額則估計僅錄5,500億元,創7年新低,甚至略低於去年
  • 預測全年新盤成交約4萬宗,創十年次低
  • 二手成交錄約4萬宗成交,創八年次低
  • 全年新盤成交金額錄約1,560億元,創八年次低
  • 二手成交金額則錄約3,050億元,創七年次低
  • 全年樓價升幅「捧蛋」,重返2017年水平
  • 即使有限度「撤辣」,樓價亦難大升

黃建業重申,撤辣「刻不容緩」,因樓市下滑將對社會及經濟造成衝擊,未來負資產個案勢急升,蝕讓個案續增,並嚴重影響賣地收入。22/23財年賣地收入按年大跌超過50%,創7年新低,佔原先全年目標1,200億元約58%;而23/24財年迄今,地價收入僅約33.8億元,更是只佔全年目標850億元約4%,地價收入較政府預算落差大(見圖二),未來財赤恐惡化,令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圖二:賣地收入


事實上,鬆樓市振經濟是中外的一致共識,去年內地有城市推行「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的「四限」 鬆綁優化樓市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已明確提出適應中國樓市新形勢,適時優化房策;今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進一步放寬限購措施,包括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降低購買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以及購買首套住房身份「認房不認貸」;加拿大及英國亦已有刺激置業的措施推出(見表二),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應該更具前瞻性,帶著市場走,快人一步,立即配合國策及環境轉變振興樓市吸納資金。

表二:各地樓市「減辣主要內容」

國家

「減辣」主要內容

中國內地

2022年內地有城市推行「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的「四限」 鬆綁優化樓市政策。

2023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進一步放寬限購措施:
– 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
– 降低購買首套住房貸款利率;
– 購買首套住房身份「認房不認貸」。

加拿大

2023年3月宣布放寬針對外國人「買樓禁令」,
包括容許持有工作簽證或獲准在當地工作的人購買住宅物業。

英國

2022年9月提高首次置業人士印花稅免稅門檻,
新減免將物業印花稅免稅門檻,由12.5萬英鎊調高至25萬英鎊;
首次置業人士的印花稅免稅門檻由30萬鎊調高至42.5萬鎊。

 

附錄:香港經濟支柱產業見「裂痕」

  1. 金融業:香港今年上半年首次公開招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僅錄178億元,創20年同期新低,跌出全球五大。港股每日成交金亦遠離高峰,2023年截至7月底止,港股每日平均成交金額僅錄1,13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5%,較2021年同期更減少近4成,最直接的影響是,最新整體失業率雖回落至4年新低,惟金融行業失業率較去年底回升
  2. 旅遊業:「自由行」一直是本港的經濟重要支柱,惟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至今,每月內地訪客南下人次未如預想般激增。加上消費模式轉變,北上者多,南下者少,內地訪港旅客不是進行「平價遊」,就是「一日遊」,令2023年上半年零售業總銷貨額僅錄2,051億元,雖然按年略有反彈,但仍未重返疫前水平
  3. 出口業:本港出口持續疲弱,7月整體出口按年跌9.1%,連挫15個月,而且累計首7個月,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下跌14.6%。
  4. 地區總部:以香港為地區總部的境外公司明顯流失,數目由2019年約1,541間,減少至2022年約1,411間,減幅約8.4%;以母公司的首6個國家/地區計算,除了居首的中國內地上升約16.2%外,其他5個國家/地區均錄約5%至約16.7%的跌幅。

延伸閱讀:

焦點新盤

新盤2023 | 買新樓流程 | 港島南岸 | 白石角項目 | 元朗站項目

紅磡黃埔四街項目 |錦上路站項目 | 新居屋2023 | 樂建居2023

按揭資訊

高成數按揭 | 按揭全攻略2023 | 按揭專家

即供VS建期VS先住後付

最新動態

成交個案 | 樓市新聞 | 美聯樓價指數 | 鐵路盤行情

相關文章 :

美聯料今年樓價跌8% 未來走勢聚焦3大因素... 疫情下香港通關無期,樓價偏軟。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認為,樓市「價跌量縮」的情況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再出現利好消息刺激。現時發展商帶頭「劈價」...
美聯集團中期多賺30% 中期息3.2仙 美聯集團(01200)公布截至6月底止半年業績,股東應佔溢利1.5億港元,按年升30%;每股基本盈利20.95仙......
美聯:樓價短線或見頂 中美貿易戰升溫,令環球經濟蒙上陰霾,香港股市應聲下跌,然而樓價卻突破去年的歷史高位。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表示,樓股唇齒相依,難免受到衝擊,樓價...
美聯黃建業:本月住宅交投量料按月大跌4成... 美聯集團(01200)主席黃建業表示,受極大爭議的修訂《逃犯條例》構成的影響,6月份首18日的住宅買賣宗數明顯減少,期間逾5,000萬元的豪...
美聯「租金走勢圖」7月續升約0.47% 連升5個月... 7月份住宅租金持續上升。美聯「租金走勢圖」7月份以實用面積計算的私人住宅平均呎租報約38.33元,按月續升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