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多項與樓市有關措施 如何利好後市?

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公佈,內容提及多項有關土地發展及樓市的措施,《施政報告》一系列措施涵蓋豪宅、租務及北部都會區發展,將為本港樓市增添上升動力。當中的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將對豪宅市場帶來強勁支持,預計明年逾3,000萬元住宅註冊量有望創31年新高;放寬院校非本地生比例將持續推升租務市場,未來兩年租金有望再升10%至15%;至於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帶動新增人口和企業落戶,將持續提升區內物業價值與投資吸引力,料發展商加快區內推售新盤及去庫存。

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料明年逾3,000萬元住宅交投創新高
自2024年3月重啟以來,「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截至今年8月底已錄得1,963宗申請。但若與2004年至2015年間的平均申請量每年約3,700宗相比,仍有明顯增長空間。值得留意的是,上一次投資移民涉資於住宅物業的金額累計超過420億元,而今次計劃截至今年2月底,雖累計投資逾100億元,但當中流入樓市的金額甚少。相信是次優化措施將住宅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料有助吸引高質投資者,並刺激豪宅市場交投。

根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資料,今年截至9月15日,一、二手住宅註冊量合共錄1,094宗。新措施料推升全年數字至約1,600宗,按年增長9%,創近4年新高;明年更有望挑戰2,000宗,屆時將創有紀錄的31年新高(見圖)。

放寬非本地生比例 帶動租務需求 未來兩年租金有力再升10%至15%
對於政府進一步放寬非本地生比例,預計2025/26學年非本地生人數將增至約22,000人,並逐步於2029/30學年升至37,000人。即使不計及研究院課程的非本地生人數增長,估計上述非本地學生數目將進一步增加至超過10萬人。

然而,本港現時宿位僅約44,000個,即使加上未來宿位供應亦只會增至約55,000個。單計非本地學生,宿位短缺將達逾45,000個,需求缺口龐大。這將成為私人住宅租務市場的重要需求來源。值得留意,以上尚未計及本地學生的需求,宿位實際短缺情況只會更嚴重。

雖然施政報告同時宣佈增加學生宿舍供應,有助增加學生宿位長期供應,但短期仍將追不上學生人數增幅。學生宿位供應緊張,對私人住宅的租務市場形成強勁支持,成為租金持續攀升的主要動力。事實上,近年租金走勢凌厲,美聯「租金走勢圖」最新8月份平均呎租與23年8月(即放寬八大資助院校招收非本地生的上限前的同期)比較,過去兩年錄得接近9%的升幅。隨著調高非本地生的限額,預料未來24個月租金有10%至15%的升幅潛力,出現續創新高的趨勢,尤其是將軍澳、西區、紅磡、沙田及大埔等熱門留學生聚居地區料持續跑贏。

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 料發展商加快推盤
新一份《施政報告》進一步推動北都發展,引企業落戶並帶動人口流入,同時配合政府加強交通、醫療及教育等基礎設施投資,將進一步提升該區物業投資價值,帶動區內住房的需求。專責的委員會及專組將有助加速有關發展,而且加快審批制度的同時,推動多元開發模式及靈活土地批撥;如成功簡化行政措施,料有利加快開發流程,配合該區長遠發展。加上區內大學城、河套發展、新田科技城,將有助帶動區內未來人口增長。值得留意的是,「按實補價」機制,即按實際樓面與用途釐定補地價,可分階段繳付,讓更多有興趣參與的發展商可按市場需要及設計發展,並按發展計劃控制投資成本。施政報告亦提及在凹頭站沙埔一帶擬增加私營房屋比例,並拓展為新發展區,將會為區內樓市帶來潛力,並加大發展商在區內發展誘因及參與發展意欲。

目前北部都會區內已批出及正申請預售樓花的單位合共約4,100伙,加上現有庫存單位約1,800伙,共約5,900伙。隨政策推動,料發展商加快區內推售新盤及去庫存。

 

延伸閱讀:

入市備忘

首期以外支出 | 入市二手樓流程

轉讓契 VS 送讓契 | 遺產物業繼承

管理費知多啲

按揭資訊

高成數按揭 | 林鄭Plan 2.0 | 按揭專家

最新動態

成交個案 | 樓市新聞 | 美聯樓價指數 | 鐵路盤行情

賣樓錦囊

賣樓費用清單 | 賣樓流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