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9月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社會各界翹首以待,期望新政策能為香港經濟帶來新氣象。 在眾多建議中,有關活化本地房地產市場的提議成為焦點。綜合政黨、業界團體及議員的意見,多項圍繞印花稅、投資移民、北部都會區發展及資助房屋的建議,旨在為樓市注入新動力,協助市民置業安居。
施政報告2025速覽 (Quick Facts)
- 發表日期: 2025年9月17日。
- 樓市焦點建議:
- 百元印花稅: 建議將適用樓價上限由400萬港元放寬至600萬港元。
- 投資移民: 建議將「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買樓門檻由5,000萬港元降至3,000萬或2,000萬港元。
- 北部都會區: 建議為進駐指定地區的企業提供首5年利得稅全免優惠。
- 刺激經濟建議:
- 電子消費券: 自由黨倡議向本地居民派發2,000港元電子消費券。
樓市「減辣」再加碼:放寬印花稅門檻呼聲高
為刺激交投及減輕市民置業負擔,多個政黨及地產建設商會(地建會)均建議調整住宅物業印花稅。
- 擴大百元印花稅適用範圍:地建會、經民聯及自由黨等均倡議,將現時適用於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100元印花稅,擴大至樓價60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物業。地建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梁志堅指出,此舉能直接降低上車成本,協助更多市民置業,不再居住於劏房等不適切居所。
- 豁免首置印花稅:更有進一步的建議提出,為40歲或以下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首次置業時,提供印花稅減免。
吸引外來資金:放寬投資移民買樓限制
為吸引更多資金流入本港樓市,特別是高端物業市場,調整「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呼聲亦相當高。
- 降低住宅物業投資門檻:民建聯建議,將計劃下可購買的住宅物業門檻,由目前的5,000萬港元大幅下調至3,000萬元或以上。
- 提高住宅投資佔比:地建會則建議,容許投資移民將所購入的住宅價值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為2,000萬元。 經民聯的建議更為進取,建議將門檻降至2,000萬元,甚至完全取消相關要求。
- 設立「購房資金通」: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繼續倡議設立「購房資金通」,建立一個以閉環式運作、額度達100億至200億美元的資金池,方便兩地人才到當地購房。
北部都會區發展:聚焦與機遇
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其規劃與發展模式備受關注。
- 擱置「明日大嶼」,專注北都:經民聯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建議,政府應正式宣布擱置「明日大嶼」計劃,以集中資源發展北部都會區,從而消除發展商對投資前景的不確定性。
- 稅務優惠及產業佈局:經民聯建議,為新註冊或遷入北部都會區指定地區的企業提供首5年利得稅全免優惠,以吸引高新科技、綠色金融等重點產業進駐。
- 引入創新開發模式: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建議,擴大北都「片區開發」的試點範圍,並探討「香港監督+內地興建」等模式,引入內地優質建材及技術,提升開發效率。
資助房屋及其他建議
除了上述焦點,各界亦就資助房屋流轉、青年置業及市場規管提出建議。
- 活化居屋市場:有議員建議徹底分割公私營房屋市場,例如收緊居屋轉售限制,並將「白居二」計劃恆常化及不設名額,促進房屋流轉。
- 商廈轉型: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會研究「拆牆鬆綁」,提升商廈及酒店轉作學生宿舍等用途的質素,以活化閒置商廈。
常見問題 (FAQ)
常見問題 (FAQ)
問:地產界就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了哪些核心建議?
答:地產界的核心建議主要圍繞「減辣」和吸引資金。主要包括:將適用百元印花稅的樓價上限擴大至600萬港元;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下的買樓限制,例如將門檻從5,000萬降至更低水平;以及專注發展北部都會區,並為進駐企業提供稅務優惠。
問:對於首次置業人士,有沒有減輕負擔的建議?
答:有。最直接的建議是將繳付100元印花稅的樓價門檻,由現時的400萬放寬至600萬港元,這將直接降低中小型單位的交易成本。 此外,亦有議員建議為40歲或以下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首次置業時,提供印花稅減免。 [6]
問:關於投資移民買樓的規定,未來可能有什麼改變?
答:多個政黨建議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買樓限制。民建聯建議將門檻由5,000萬降至3,000萬港元;經民聯的建議更大膽,倡議降至2,000萬甚至完全取消;而地建會則建議容許將上限2,000萬的住宅價值計入投資總額。
問:針對北部都會區,有哪些具體的經濟發展建議?
答:建議包括為新註冊或遷入北部都會區指定地區的企業,提供首5年利得稅全免的優惠,以吸引投資。 同時,有建議提出擱置「明日大嶼」計劃以集中資源發展北都,並引入「香港監督+內地興建」等更靈活的開發模式以提升效率。
問:2025年《施政報告》何時發表?市民可以如何獲取報告內容?
答: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2025年9月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 市民屆時可透過立法會官方網站觀看直播。報告發表後,全文會上載至「2025施政報告」的官方網站,市民亦可親身到全港20個民政諮詢中心索取實體文本。
綜合而言,2025年《施政報告》的公眾諮詢反映了社會對穩定樓市、促進經濟及改善民生的強烈期望。地產業界普遍認為,若政府能採納部分務實建議,將有助於激活樓市交投,穩定市場信心,並為香港長遠的房屋及經濟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