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對供樓中的業主而言,隨時是一場惡夢。所以,在財金界,有時會形容為「息魔」。不過,美國聯儲局自2015年底以來,先後加息多次,在美國幾次加息中,本港銀行大多數都按兵不動,未有完全跟隨,所以,近年來市場對息口的防範不算高,亦加速了不少買家的入市意欲。
的確,本港銀行體系資金長期充裕,來自客戶的存款是零售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銀行存款充裕,令它們的資金成本得以維持在一個低水平,有條件不絕對地跟隨美國加息,所以近年來息口仍然處低水平。當銀行調高最優惠利率,供樓人士的按揭計劃如與該利率掛鈎,即所謂的P按,供樓負擔自然會增加。而這兩個最優惠利率自2008年底以來都一直沒有變動。
2023年內再加息機會不大
事實上,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理論上港息應該跟隨美息變動,以保持港元匯價穩定。參考上一次加息周期,美國加息9次達2.25厘,香港才加息1次為0.125厘,市場料當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回落至1,000億元水平,銀行才要考慮升息。
美國聯儲局2023年3月公布最新議息結果,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25厘。值得留意,美國2022年6月至11月連續4次每次加息0.75厘,2022年12月加息已收窄至0.5厘,而2023年2月初以及今次更僅各加0.25厘,足見美國加息步伐明顯放慢。
再者,美國有銀行相繼倒閉,原因與加息有關,相信為穩定當地銀行體系下,估計美國加息步伐持續放慢,甚至即將見頂。香港方面,2月初本港大型銀行未再跟隨調高息率,而今次同樣維持最優惠利率不變。事實上,早前本港有大型銀行已降低二手物業H按封頂息,相信港息未來未會大幅上升。
因此,綜合市場估計,本港2023年內加息機會仍低。低息環境支持下,相信對香港樓市影響不大。
隨着本港息率不變,相信對樓市帶來正面的支持,尤其是中細價的中小型單位物業,更可受惠於息口穩定及政府調整首置人士的印花稅措施。料調低印花稅配合港息不變下,1,000萬元或以下的一手成交比率有望佔總一手成交量8成水平。
美國加息步伐放緩的同時,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的帶動下,本港經濟逐步復常,樓市向好,價量齊升。一手市場非常熱鬧,多個全新盤應市,續有新盤魚貫推出應市,故相信可保持旺勢。
延伸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