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實戰

【2023樓市陰霾散?】加息周期真的完了吧?

【2023樓市陰霾散?】加息周期真的完了吧?

美聯儲局是次議息聲明刪去有關暗示進一步加息的措辭,是次美國加息周期或將接近尾聲,而美國加息周期雖見頂,但美國通脹率與目標2%仍有一段距離,相信年內調頭減息的機會不大,年內聯邦基金利率將繼續維持高水平一段時間,視乎未來通脹及經濟數據。

【老對手出招】星洲樓市2023年加辣 買港樓發得達

【老對手出招】星洲樓市2023年加辣 買港樓發得達

事實上,新加坡向來是香港「搶人才」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所以今次新加坡在樓市措施上「加辣」,勢令有意投資新加坡的海外人才卻步,這對於香港而言則是進一步對外宣傳「搶人才」計劃的好機會。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投資移民計劃的申請條件限制及要求亦多,措施安排上亦無香港完善。

【舊樓投資法】哪一種最具收購潛力?

【舊樓投資法】哪一種最具收購潛力?

「呢層差唔多60年,有機會被收購」,相信在市區睇樓時,如果樓宇有成50年歷史,都有機會被加上「收購概念」,增加其價值。不過,如果單單因為樓齡高,就買入博收購,恐怕多多錢都不夠。所以想知道一棟舊樓有沒機會被收購,就要懂得從發展商角度去看。

鐵路盤_最新

【每月更新】鐵路盤2023最新行情隨時睇

全城鐵路盤一直是香港樓市焦點,到底哪一個站抵買?哪一個站升值最快?我們現每月根據土地註冊處及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資訊,可以用一幅圖睇齊鐵路沿線主要屋苑最新呎價,幫大家早著先機,隨時睇最新鐵路筍盤。 然而,要提一提大家,每月註冊個案一般主要反映前一個月市況。

【2023樓市走勢】有一類物業 最值得市場睇好

【2023樓市走勢】有一類物業 最值得市場睇好

通關消息帶動本港住宅物業由2022年12月起反彈,價量齊升,中小型單位交投率先搶升。然而,隨着樓市升勢增強,加上股債匯回軟,資金開始搶購大碼物業,豪宅新盤發力追落後,成交升幅更「一馬當先」。隨着樓市升勢增強,加上「股債匯」回軟,資金開始搶購大碼物業,豪宅新盤發力追落後。

綠置居2022

【綠置居2023】三大屋苑近5,000伙 首期4萬有找

綠置居以市價41折出售,價錢絕對便宜,最平入場費只是75萬元,料為綠置居歷來最平入場費,大約4萬元首期已經可上車。單位面積由184至489平方呎,單位平均呎價介乎4,490至5,410元,售價由75萬至271萬元。申請費250元。

【港漂獻身說法】7個存錢大招助你“不啃老”買房!

【港漂獻身說法】7個存錢大招助你「不啃老」買房!

網絡上常常看到這樣的標題黨——「月入3000,如何在香港全款買房?」,點進去以後就會看到某某拿着5年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00塊和爸爸贊助的799萬9千9百,買下了旺區某兩室一廳的中型單位。雖然是段子,但這年頭尤其是在香港這樣物價和樓價一起上天的城市,不啃老真的有可能買房嗎?

加按轉按套現

【按揭財技】加按轉按套現 增值資產有辦法

有物業的人士到底要如何活化自己的資產?成日聽日人講加按套現,實際的操作又會是如何?如何透過低息按揭賺取息差?所謂的加按套現,是指物業持人透過將物業重造按揭,由於樓價的升值,借款人可申請的新造按揭貸款可以多於之前未償還的金額,多了的貸款部份便由業主自行運用。

新盤 2023

【新盤2023】發展商推盤花招大拆解

發展商推盤步伐開始加快,當中不乏龍頭地產商的大型項目,不過,畢竟美國由2022年3月起開始進入加息周期,迄今加息8次,當中6月至11月連續4次每次加息0.75厘,市場的確需要一段時間消化,地產商要賣樓,可能要動動腦筋,在支付條款上入手。到底他們會如何扭六壬出貨,值得市場期待。

居屋補地價的注意事項

【28Hse】居屋補地價的注意事項

什麼是補地價?政府出售單位予買家時,都提供了免地價優惠,但設有轉讓限制,若業主要在公開市場出租及出售單位,禁售年期後,他們須繳付補價,以補回當年政府以較低的價錢向其出售居屋的損失。而若然補地價是由買家負責,臨時合約只會寫上單位交易額及註明補價由買家負責,並不會包括補地價金額。

賣樓程序

【業主注意】2023賣樓放盤最新懶人包

若與買家就單位的售價達成共識,買賣雙方會簽署臨時買賣合約。這是一份具有效力及具約束力的法律檔,若任何一方未能完成交易,可依據臨時買賣合約追討賠償。正式買賣合約由律師根據早前簽訂的臨時買賣合約草擬,可在正式合約裡加入特別條款,而這些特別條款不得跟臨時買賣合約有所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