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實戰

按揭保險 不批

【28Hse】按揭保險不批的原因

申請按揭保險時,單位必須用作自住,不能作出租用途。因此,若然申請人持有多於一個物業,按保公司就會提出質疑,要他們解釋為什麼不居住在原有的物業,要另覓新居居住。就此情況,有些合理原因按保公司是會接受的,比如說申請人原先持有的物業是供父母或家人居住。

新香港人 優才 專才

【新香港人購買力】優才 VS 專才 到底有何分別?

從申請方面來說,優才和專才的區別主要是,香港優才由申請人本人申請,人才類型包括行業翹楚、精英人才及世界冠軍。而審核對象為申請人本人,續簽形式為2+3+3,另香港優才拿了香港居民身份證期間,如果失業,續簽時入境處會酌情多給一年簽證,不會直接拒絕續簽。

慳錢習慣

【貼地】女生5大慳錢習慣

新一代女性講求財政獨立,家庭、事業以外,愈來愈多女生名下持有物業,5大儲錢妙計幫你管好「私己錢」,開設4個銀行戶口,分別為「發薪戶口」、「儲蓄/投資戶口」、「備用戶口」及「消費戶口」,每月收入先存入20%至儲蓄/投資戶口,50%撥入備用戶口應付恒常生活開支,剩下30%撥入消費戶口。

白居二 揀樓

【28Hse】白居二揀樓的注意事項

而大家最關心的按揭方面,就要視乎你購買的是房委會還是房協的未補地價單位。若然你選擇的是房委會的,一般而言,白居二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按揭最長還款期為25年。值得留意的是,白居二單位樓齡限制比私樓嚴謹的。物業樓齡會影響按揭審批,在19年或以下,一般可做足九成按揭及還款期25年。

凶宅 自然死亡

【28Hse】何為凶宅?自然死亡會不會當凶宅?

準買家亦可以為單位進行查冊,以查看業主有沒有死亡紀錄,不過如果死者是租客,就不會出現相關紀錄。此外,準買家可以向代理或大廈管理員查詢,但用字要直接及明確,切勿用字太模糊,如問有沒有「污糟嘢」等,以免引起誤會。有意置業的,必須要小心查證單位是否凶宅。

【息魔再現?】2022美國加息形勢拆局

息口走勢只是影響樓市的其中一項因素。由於市場普遍對加息已有心理準備,加上業主入市前已通過壓力測試,除非本港加息步伐快、升幅急,否則對供樓的實則影響有限,相信普遍業主未會因加息而劈價求售。未來樓價走勢將視乎政府的防疫及樓市政策。

兩房 招標

【28Hse】兩房可以招標?有什麼需要注意?

為配合不同的經濟環境及市况轉變,發展商不時會改變銷售新盤的策略,有的新盤由常見的公開發售,轉為以招標形式出售。近日就有新盤全數單位招標發售,引起市場爭議。以往招標出售的一手物業,多為豪宅或新盤特色戶,所有付款辦法、折扣、回贈及優惠等均詳列於招標文件當中。

銀主盤

【28Hse】買銀主盤一定有著數?

銀主盤是否較難申請按揭呢?事實上,若然單位沒有牽涉凶宅、缺契及潛建等問題,銀主盤按揭審批上跟二手樓並沒有太大分別,最長可以做到30年,按揭息率也不會特別高。不過要留意的是,在成交期上買家是沒有話事權,是由銀行決定,一般為45日成交。

加息 轉按

【疫市機遇】齊做精叻業主 把握淡市做轉按

樓市觀望氣氛濃厚,成交亦因而減慢。不過,俗語說,有危便有機,有不少業主在疫市找到機遇,把握淡市做轉按。事實上,加息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隨着資金外流,香港銀根漸趨緊張,銀行結餘將逐步下降。香港息口無疑正處於上升軌,供樓人士於加息周期前轉按至息率較低的按揭計劃,把握低息的最後機會。

施政報告2022 減辣

【政府減辣救市?】2022施政報告地產樓市政策一覽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2022》中表示,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

物業轉名 轉讓契 送讓契

【終身受用】物業轉名、轉讓契及送讓契知多點

一般而言,想將物業轉讓子女等直系親屬,其中一種做法是用「轉讓契」轉讓單位,形式與平時一般物業買賣無異。如想將物業留給子女,可以利用「長命契」方式加入對方名字。他朝過身後子女便自動成為業權人。這方法既可免卻遺產承繼手續,又可防止子女取得物業後,隨即變賣物業,形成自己無家可歸。 

賣樓 費用清單

【業主必睇】賣樓不可不知的五大備忘費用

如果在簽訂臨時買賣合同和收取臨時訂金後,若突然改變主意並終止買賣交易,由於已經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及具約束力的法律檔,因此買方可以向賣方提出訴訟並索取賠償。如果你未能簽訂正式買賣合約,你必須向買方賠償雙倍訂金、代理佣金及律師費。

報稅 評稅 免稅

【報稅攻略】有物業夫婦慳稅貼士 免稅扣稅全攻略

業主報稅的時候,當然想盡量有多點免稅額,令自己的稅務負擔可以盡量減少。由於香港是容許夫婦合併報稅,可以使用另一方未能用盡的免稅額,為自己慳更多的稅。使用個人入息課稅時,有不少的免稅額使用,包括基本個人入息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