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樓市

【全行首家】AI模型預測2024年樓價升約8%

【全行首家】AI模型預測2024年樓價升約8%

今次運用7大因素製作AI回歸分析模型,當中因素涵蓋多項影響本地樓市的指標,包括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變化、反映普遍按揭新客戶一般可做到實際按息水平的經絡按揭息率指數(MMI)、恒生指數、失業率,以及本港人口、貨幣供應量及香港銀行體系結餘。

【新盤2023】低價應市見效 平買機會來了

如今成功於2023年底製造到今年罕見的旺市畫面,理論上,已經明顯試到市場的承接力,購買力成功吸引出來。不過,項目位天水圍輕鐵天榮站上蓋項目,每平方呎補地價只是約1,500元,價錢上其實相當低水,令發展商大有條件平賣單位,要量不要價。

【身體最誠實】發展商、政府2023樓市宣佈躺平?

【身體最誠實】發展商、政府2023樓市宣佈躺平?

樓市觀望氣氛仍然濃厚,交投續於低位徘徊。儘管日前政府對樓市「撤辣」態度軟化,不過,市場會說話,發展商以至政府自己的身體就最誠實,前者在推售新盤的部署工作不太積極,後者賣地表中僅再推一幅住宅官地出來賣。2023樓市市道疲弱,需求減少,發展商減慢申請預售2023新盤樓花。

差估署:4月私宅落成量按月大減32%

2023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有減少迹象。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私宅落成量只有約340伙,較3月減少約32.4%,而今年首4個月則累計有7,136伙住宅落成,較2022年同期則少約28.5%。今年首4個月私宅落成量暫僅達全年預算落成目標19,953約35.8%,去年同期已達標約43.7%。

【筍盤定義】買樓看數據 如何評定「真‧筍盤」?

【2023買樓】如何用數據 評定「真‧筍盤」?

樓價仍然高企,小市民不時會找平盤筍盤,務求買到平少少的物業。然而,坊間對平盤筍盤的定義似乎各有不同,但一定要有以下基準作為參考。銀行估足價甚至有凸,就可視為平盤筍盤的準則之一。當然,如果鎖定筍盤後,盡早尋找銀行做按揭,而部份銀行會上門作估價,視乎屋苑是否大型屋苑,而決定會否入屋作實地估價。

梁志堅:樓市已無炒賣 政府應逐步撤辣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委員會主席梁志堅指出,樓市辣招已實施10多年時間,政府應該考慮取消,即使不一次性撤辣,也應該逐步放寬。他指出,辣招的作用已名存實亡,當初推行目的在於遏止炒風,但現時已沒有炒賣活動,未能明顯增加稅收之餘,反而打擊了有意置業的人士,可謂「阻住地球轉」。

【北都區新盤2023】洪水橋新樓花 年中有得買

【大力推地 谷盡供應】2023年樓價未跌夠?

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調整從價印花稅稅階,不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樓市政策不減辣,目前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維持不變。更甚的是,政府堅持大力推地,谷盡供應量,狂推地又不減辣,莫非,我們的特區政府認為,2023年樓價未跌夠?

賣樓 加按 換樓

【淡巿資產配置】「賣樓套現」VS「加按換樓」機會與風險

如果樓價跌得愈深,效果愈顯著。不過,這只限於樓價及後真的出現大跌,如果賣樓後,樓價上升,那到時業主反而要追樓買樓,支付售樓開支之餘,更要額外付出樓價上升的差額,以及買樓成本。同樣樓價下跌,但不算是深度調整,只是跌10%至15%,亦未必能補足相關成本。

美聯布少明:全月一手交投望錄2000宗 創半年新高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表示,美國聯儲局公布最新議息結果,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25厘。值得留意的是,美國由去年3月起開始進入加息周期,迄今加息8次,當中6至11月連續4次,每次加息0.75厘,之後12月加息幅度已收窄至0.5厘,而今次更僅加0.25厘,可見美國加息步伐逐步放緩。更重要的是,香港大型銀行最優惠利率維持不變,自去年9月本港加息後,今次未再跟隨。

美聯黃建業:雙倍印花稅妨礙樓市健康發展

美聯集團(01200)主席黃建業表示,隨着局部通關,凝聚購買力入市等利好因素出現,相信今年樓市會「兔」氣揚眉,市況較去年更好,他期望財政預算案會有吸引人才及資金的措施,並認為雙倍印花稅妨礙樓市健康發展。他相信,息口近乎見頂,樓市亦已觸底,估計全年樓價會反彈5%至10%,看好「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