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其中一個常見「慈父」的地方,可能就是新盤售樓處。由於樓價高價,加上政府對於買入第二層物業的業主要徵收15%辣稅。因此,不少有能力的父母,都會協助子女年輕買樓,一邊預先幫子女置業,一邊以首置人名多買一層物業。
新樓按揭較靈活
由於幾乎每次新盤開售,傳媒都會捕捉到有父母表示為子女買物業,因此被認為「父幹客」多會選擇買新樓。這是由於新樓按揭審批較易,如果是父母支付首期,由子女供款,基於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收入不高,難以通過按保高成數按揭壓力測試,所以才會多有較多「父幹」購買新樓的案例。

不過,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是億萬富豪,可以full pay 買樓,不少都是中產家庭,可能會將自住物業加按或利用積蓄買樓,由子女申請按揭,這會因為子女的收入限制了可負擔的樓價。
調查「父幹」平均資助90萬至1000萬
早年有調查顯示,父母平均資助金額由90萬至1,000萬元不等。千萬富翁中,有約4成資助超過500萬元。另外,根據政府調查,本港近三分二自住業主已全「供甩樓」。假設一些已供甩樓的父母,將物業加按套現,讓子女買入物業。以香港樓價中位數700萬元計,由於不少父母年紀已大可套現不多,大約套現到樓價4成,即280萬元協助子女上車。同時,子女可能工作不久,收入大約2萬元,30年按揭及2.5厘息計算,能通過壓力測試的貸款額只有200萬元,在二手市場,大約只能買入約450萬元的物業。

利用新樓的發展商按揭,基於財務公司不一定要用壓力測試(現有息率加3厘)去評估買家的收入,假設財務公司以最寛鬆的財務標準,即借款人收入要多於供款,但由於發展商按揭最終可高達6厘,以此計算最多貸款額大約300萬元。連同首期,大約可負擔樓價是550萬元。
不過,假設是父母買給子女結婚用,基於子女可與另一伴申請按揭,二人收入較高下,可借款的金額亦較高。以上述例子,大約可負擔樓在650萬至750萬元。至於如果父母屬於中上產人士,可以資助到500萬元以上,即使子女與另一半收入共約4萬元,可負擔的樓價亦可升至800萬元至900萬元的水平。
整體上而言,100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或會是「父幹客」偏好的銀碼。
想搵樓? 立即按此向客服專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