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報告2024】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2024年10月16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預料將推出多項惠及民生的措施,涵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強化香港優勢、中企轉型、青年置業等。此前,政府舉辦逾40場諮詢會,聽取不同界別代表、公眾及立法會議員對2024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行政長官和各司局長亦走進社區探訪市民和各界代表,聽取意見。
發表日期及時間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16日(周三)早上11時發表任內第三份新一份施政報告。
特首李家超打扮寓意
- 李家超及團隊將穿戴由香港理工大學師生設計製作的領呔和領巾
- 使用《施政報告》的綠色,寓意香港未來發展欣欣向榮
- 圖案融入本地標誌性摩天大廈,呈現香港繁榮昌盛
- 縱橫交錯線條象徵香港是連接祖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樑
背景及兩大議題
- 特首提出「拼經濟謀發展」和「惠民生添幸福」兩大議題
- 舉辦逾40場諮詢會,聽取各界意見
- 行政長官和各司局長走進社區與市民接觸
預期重點內容
- 全力發展經濟,聚焦改善民生
- 強化自身優勢,發掘新增長點
- 把握國家國際雙機遇
- 預料包括:
- 中企轉型
- 啟德方艙
- 青年置業
- 烈酒稅
- 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 解決劏房戶問題
- 基層醫療問題
施政報告2024丨住屋
劏房政策前瞻
取締劏房路線圖
- 李家超將於2024年10月16日的施政報告中公布
- 預計將提出逐步取締劏房的路線圖
- 不會立即執法,可能需要幾年的過渡期
劏房最低標準
- 考慮將最低面積標準定為7平方米
- 部分團體建議的10-12平方米被認為難以實施
- 政黨建議的其他標準包括:
- 最低高度要求
- 廚廁分隔
- 符合《建築物條例》及《消防條例》
劏房居民安置
- 劏房居民不會獲得公屋分配優先權
- 原因:避免對長期輪候者不公平,防止變相鼓勵入住劏房
政黨建議
- 建立劏房登記制度
- 實施計分制度,優先取締條件最差的劏房
- 提議12-30個月不等的過渡期
政府方針
- 有序地逐步取締不合標準的劏房
- 考慮現有居民的實際需求
- 給予業主足夠時間進行必要的改善
啟德方艙醫院重新規劃
即將公佈的計劃
- 香港政府預計將於2024年10月16日(週三)的施政報告中宣佈啟德方艙醫院的重新規劃計劃。
- 據消息透露,該設施可能會被改造成青年宿舍和創意產業中心。
現況與背景
- 佔地11.5公頃的啟德方艙醫院由中央政府援建。
- 疫情後,每月維護費用為40萬港元。
- 各界呼籲政府充分利用該設施。
提案內容
- 民建聯建議將其打造成「國際藝術體育交流園」。
- 提案包括六大功能區:青年創意產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區、環保區、運動與健康區、國際交流區以及文化藝術公園。
- 立法會議員霍啟剛支持將其改建為體育娛樂場地。
青年宿舍計劃
- 部分設施可能轉為青年宿舍。
- 此舉有助於實現政府在2027年前提供3,000個額外宿位的目標。
整體規劃考量
- 需要與啟德體育園和郵輪碼頭形成協同效應。
- 不應影響九龍東作為第二個商業中心區的長遠發展定位。
- 須改善該區的交通連接。
舉報濫用公屋獎賞計劃
計劃主要內容
- 政府將推出「情報舉報獎賞計劃」
- 市民舉報濫用公屋情況,協助房屋署成功收回單位可獲獎賞
- 預計於2025年第一季實施
立法會議員建議
- 梁文廣同意加強打擊濫用公屋
- 建議設立現金獎或免租作為獎賞
- 認為獎勵可鼓勵更多公屋戶舉報不公平情況
- 建議採用實名舉報制度,避免浪費社會資源
背景資訊
- 政府近年加強打擊濫用公屋
- 梁文廣為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
- 即使無獎勵,市民也會舉報濫用情況,但有獎勵可起到鼓勵作用
後續發展
- 最終計劃細節將在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揭曉。
施政報告2024丨教育
高才通計劃申請情況
截至2024年7月,高才通計劃取得以下成果:
- 總申請數:93,842份
- 獲批數:74,587份
- 被拒數:4,531份
獲批人才分析:
- 25%為高收入人才(年收入250萬港元以上)
- 75%為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
- 95%來自中國內地
- 其他主要來源包括加拿大(802人)、美國(750人)、澳門(536人)和新加坡(277人)
人才背景與年齡分佈
- 13間內地大學位列合資格的全球百強大學
- 獲批畢業生最多的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
- 67.8%的獲批人才年齡介於18-40歲
- 61歲以上僅430人
就業和住房情況
- 來港超過6個月的人才中,54%已就業,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和商業領域
- 大多數傾向租房而非買房
政府正考慮擴大合資格大學範圍,以吸引更多符合香港發展需求的人才。同時,也有建議聚焦於符合香港產業發展需求的特定學科或研究領域。
施政報告2024丨盛事
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就2024年香港體育文化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 聚焦高增值盛事活動:雖然2024年香港計劃舉辦至少210項盛事,但大多屬於規模較小的區域性活動。霍啟剛建議集中資源於高增值的大型活動。
- 擴大國際市場範圍:瞄準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
- 利用「共同投資基金」:吸引國際大型體育盛事落戶香港,增加城市吸引力。
- 與大灣區合作:與澳門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打造文化和深度旅遊路線,發揮協同效應。
- 支援海外電影來港取景:效法南韓模式,不僅可以增加香港電影業的工作機會,還能提升香港的國際知名度。
這些建議旨在提升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地位,並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同時,也需要注意到香港面臨的挑戰,如疫情後部分活動已被周邊地區”搶奪”,澳門正大力投資非博彩項目等。
施政報告2024丨青年置業
為了協助年輕人實現置業夢想,工聯會提出了「青年置業儲蓄」先導計劃:
- 計劃期限:為期三年
- 名額:每年600個
- 對象:21-40歲無自住物業青年
- 儲蓄方式:購買政府指定債券或基金
- 最低供款:每月約4,240港元(參考2023年25至34歲僱員工資中位數的20%)
- 原則:採用「嚴入寬出」原則
- 嚴入:申請者需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
- 寬出:計劃到期選樓時,只對參加者進行資產審查
- 選樓優先次序:以計分制決定,夫妻申請、有初生小孩或夫妻同為計劃參加者可獲得加分
工聯會建議在原有房屋規劃外增加「青置計劃」專項單位,避免影響現有房屋供應。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更建議這些專項單位可分佈在三大發展區內,以政府主導或公私營合作形式興建。
中方積極協調 擬寬高才滙款港置業
政策背景
- 港府招攬人才,多數來自內地
- 現行政策限制內地人才滙款來港多方面限制
- 港府一直主動爭取放寬人才跨境滙款限制
中方態度
- 中方亦積極協調
- 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表示「有進展」
- 認為可在確保金融安全下逐步討論
滙款機制建議
- 內地人才若要在港置業、投資等,需要滙款
- 可考慮以指定用途或閉環管理方式進行
- 銀行負責審核交易的真實性、合理性
- 監管有關資金,確保不會挪作其他用途
專家意見
- 銀行界人士指出,銀行扮演重要角色
- 需要願意參與,涉及商業考慮
- 高學歷、高收入、從事高端職業的客戶,可能較易獲批
相關城市
- 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大灣區內地城市
- 已有相關政策允許區內地產結算支付便利化
施政報告2024丨烈酒稅
香港酒吧業協會最近對全港400個酒吧經營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 70%受訪者表示,現時生意額比疫情前下跌20%至30%
- 30%受訪者稱下跌超過30%
為了振興行業,協會向政府提出了以下建議:
- 全面撤銷烈酒稅(酒精濃度超過30度的烈酒)
- 暫緩全面禁止加味香煙,包括水煙等
- 延長港鐵服務時間,特別是周一至周六延長2小時,以方便夜間消遣
協會還計劃舉辦一系列活動來刺激行業發展:
- 舉辦優質酒吧大抽獎活動
- 繼續舉行香港酒吧文化節
- 推廣香港各區優質酒吧特色
有跡象顯示政府可能會對跨政黨爭取減烈酒稅的努力作出正面回應,傳聞可能最多減少80%。這將是酒吧業的一大利好消息。
施政報告2024丨中小企
多家中小企業分享了政府資助計劃的成功案例,展示了這些措施的實際效果:
- 本地中藥廠:
- 成果:成功開拓智能生產線
- 效益:包裝產量增加一倍,人均生產量提升逾十倍
- 家居保安裝置公司:
- 成果:設立智能生產線
- 效益:產能和生產靈活度大幅提升,能迅速應對客戶需求
- 電路板公司:
- 受益於: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及相關政策
- 建議:推出更多措施推動智能生產技術應用
- 母嬰產品公司:
- 利用:BUD專項基金
- 目標:開拓電商市場,進軍跨境電商和內地網上零售市場
- 百年珠寶品牌:
- 使用:「科技券」計劃
- 成果:升級銷售系統和倉庫貨存管理系統,提升效率
- 清潔器材公司:
- 期望:政府提供更多轉型援助
- 目標:提升競爭力,拓展內地和一帶一路國家市場
這些案例顯示,政府的支援措施確實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和擴展業務。然而,許多企業仍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支援,特別是在協助企業轉型和拓展市場方面。
舊樓維修及管理
近期與舊樓相關的意外頻頻發生,凸顯了樓宇日久失修的嚴重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香港房屋經理學會(HKIH)向政府提出了多項建議:
- 設立強制維修基金:確保樓宇能及時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
- 成立專責工作小組:負責統籌樓宇管理的全面工作,包括研究設立強制維修基金,修訂相關法例等。
- 修訂法例:研究修訂現行法例,為沒有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或法團未能正常運作的舊式大廈提供解決方案。
- 強制聘請管理公司:考慮立法或使用行政手段,為有潛在危險的樓宇聘請專業管理公司。
- 加快修訂《建築物管理條例》:以適應當前的樓宇安全需求及管理挑戰。
HKIH還計劃於2024年底前將「聯廈聯管」先導計劃的標書範本上載至官方網頁,供有興趣的舊樓法團及管理公司參考。這些措施旨在全面提升香港舊樓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標準。
施政報告2024丨強積金
- 盡快落實低收入及自僱人士代供強積金:
- 政府在2020年承諾在”積金易”平台運行後,為收入低於供款入息下限的僱員及自僱人士代供5%的強積金。
- “積金易”平台已於2024年6月投入運作,但相關政策尚未實施。
- 調整強積金供款上下限:
- 自2013年以來,強積金供款的上下限未有調整。
- 建議按機制調整,將上下限分別提高至51,000元及10,000元以上。
- 推出保證回報高於通脹的強積金產品:
- 參考政府發行的銀色債券及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這些產品回報均高於通脹。
- 認為香港有能力推出類似的強積金產品。
- 政府角色轉變:
- 呼籲政府轉變施政理念,更積極主動回應市民訴求。
- 強調政府應切實履行香港當家人、第一責任人的角色。
這些建議旨在改善強積金制度,為市民提供更好的退休保障。工聯會希望政府能在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2024中,對這些建議作出具體回應。
常見問題
施政報告2024會針對哪些主要領域?
施政報告2024預計將涵蓋鼓勵生育、土地房屋、運輸基建、基層津貼和教學資助等多個領域。
高才通計劃的申請情況如何?
截至2024年7月,高才通計劃共收到93,842份申請,其中74,587份獲批,主要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的人才。
政府對劏房問題有何新措施?
立法會議員建議設立最低面積標準、界定劣質劏房、建立資料庫等措施,以循序漸進改善劏房問題。
「青年置業儲蓄」計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該計劃為期三年,每年提供600個名額,針對21-40歲無自住物業的青年,採用「嚴入寬出」原則。
政府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政府通過各種資助計劃,如BUD專項基金、科技券等,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和拓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