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个新盘录得多宗挞订纪录,大围柏傲庄出现“七连挞”、屯门御半山及元朗Grand YOHO均录得挞订纪录,买家损失几十万,究竟有何方法避免挞订命运?
在物业买卖过程中,买卖双方要签署临时买卖合约,买家要支付第一笔订金,如果买家决定放弃交易,订金便会被没收,俗称“挞订”。新盘买卖首笔订金一般为5%(是乎发展商价单而定),假设楼价为800万,买家便要先支付40万作为订金,如果日后放弃交易便要白蚀40万。挞订出现主要与以下原因息息相关:
1.信贷评级出现问题
银行批核按揭时,会查核申请人及担保人的信贷评级,现时信贷评级分为A至J,A级显示申请人信贷纪录良好,J级代表信贷评级最差。信贷评级受理财方式影响,例如平日信用卡及私人贷款是否还款纪录良好、是否有破产纪录等。环联TransUnion(TU)为香港唯一消费者信贷资料的参考机构,记录信贷人的信贷资料,包括个人资料、信贷情况、还款纪录、查询纪录以及信贷评分。如果申请楼按时银行发现申请人信贷评级过低,未能给予最优惠的按揭计划,甚至不批出按揭,导致申请人难以支付额外首期,最终挞订收场。
2. 按揭计错数
不少置业人士买入物业前未有仔细计数,在签署临约后才发现财政状况有“隐患”,例如本身有负债,未能通过银行加息3厘的压力测试,或者本身信贷评级欠佳,最终无法上会,即使银行批出按揭,亦可能与本身预算出现偏差,例如以为自己情况必能做到九成按揭,但最终只批出五、六成,未能支付差额下只能挞订收场。
3. 建筑期付款财务出现问题
建筑期付款是指买家先付细额首期,再于物业落成时才申请按揭及支付余额,原意能让买家在物业落成前财务处理更有弹性,例如毋须长时间应付新楼及旧楼的按揭供款。然而,由于签署临约至物业落成之间约需时1至两年,中间有机会出现种种不确定因素,例如买家本身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或者楼市下行导致申请按揭时估价不足,买家未能负担差额,最终便要踏上挞订命运。要应对建筑期风险,买家最好预备更充裕资金,或与家人商讨财务后备方案,帮忙提供资金支援。当银行真的出现估价不足时,也能有额外资金应付差额,毋须挞订收场。
4. 担心后市下行
过往有不少个案是基于投资策略、个人理由或市况所致,例如有投资者买入单位后认为“买错货”,认为止蚀方为上策,亦有部份因为担心未来楼市下行,在整体投资前景考虑后宁愿挞订止蚀。今年亦有买家基于移民理由,最终挞订终止交易。挞订涉及不少财务成本,置业作为长线投资工具,签署临约前应仔细做好财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