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TVB翡翠台新節目《我要做業主》播出以來,到處都流傳著“買房致富”的故事,上周日最新一集裡,不僅有兩位TVB當紅男星和我們聊買房經歷,更有一位35歲平民女士,通過努力工作和投資頭腦,前前後後買房12次,如今光是靠收租就年入百萬以上,隨時不工作享受生活都毫無壓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好不容易才買下第一套房,給了首付還要還房貸,哪還有買第二套的野心?小編只想說,想賺大錢一定是要有野心的,當然還要用對方法。在香港,常常聽人說“只要你買下了第一套房子,就很快可以買第二套”,其實這裡面講的是一個「加按套現」的技巧。那麼究竟加按是什麼?套現後又有什麼方法可以抵銷按揭利息支出之余,再增加財富呢?別急,這就開始講。
加按 VS 轉按 別混淆!
如果你已經買房,並且正在做按揭,應該會常常聽到一個詞——「轉按」,它指的是原本你在銀行A做按揭借貸款,現在轉去銀行B,從而賺取現金回贈或更優惠的按揭利率。

但「加按」則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它是把已經按給財務機構的房子增合貸款額,或者現契物業重新做按揭,獲取一筆資金作其他用途的意思。
打個比方來說,例如你現在有一套市值900萬的房子,而仍然欠銀行300萬貸款要還,根據香港目前最高按揭成數六成來計算,900萬的房子最多可借540萬貸款,扣除300萬的貸款後,便能套現240萬作為財富配置。而加按套現出來的資金,便可以考慮以下的理財配置:
1.買入第二套房收租等升值

以上面的例子做一個延伸,240萬已經可以作為首期再買一套房子,而如果不想同時還兩邊房貸那麼辛苦,大可以把房子租出去,用租金供樓豈不悠哉悠哉。小編在這裡就會建議各位盡可能選擇租務市場歡迎的物業進行投資,例如港鐵附近、大學附近或前往中環方便的區域等。
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房子會升值,便能為自己的資產增值。不過要溫馨提示大家:收租物業最高只能做4成按揭,如上述例子套現240萬,最多只可買入400萬物業作收租用途,當然如果你還有額外資金可能挪動便另當別論。不過,想買四百多左右的物業,市場上也有不少,例如馬鞍山薈朗、九龍城曉薈等樓齡較新的小戶型樓盤都是不錯的選擇。正常情況下,每月租金回報應該可以超過三厘,可以說非常理想了。
2.提前安排退休生活還能省稅

當然啦,買房也不是致富的唯一途徑,有不少人會提前部署自己的退休生活,那便可以將這筆加按套現的錢充分利用。在香港,買入年金(相對於內地的養老保險金)不僅可以為老年生活提升品質,還可以用於扣稅,從而減少繳稅的支出。
香港的主流年金有兩類,第一類是香港年金公司的「公共年金計畫」,但只限65歲以上的人士申請;另一種則是「可扣稅延期年金」,投保人士由18至75歲不等,保險公司會提供5年或10年選擇,50歲後便能領取每月入息,為退休做好準備。政府為吸引納稅人購買延期年金,每個課稅年度能夠享有高達6萬元的扣稅額,換句話說,只要你一年的稅款少於6萬,便可以一分都不付了,對於中高收入人群來說,這份扣稅優惠應該非常吸引了。
3.債券投資
除上述之外,各位不妨考慮進行債券投資。債券由政府或企業發出,由投資者提供資金,到期日後取回投資金額。債券投資入場門檻較高,通常為20萬以上,鎖定年期通常至少3年,派息次數不定,通常為1年兩次。個別債券的息率非常可觀,可以超過10厘,但現時一般香港企業債券的息率已達5厘以上,足以抵銷按揭利息的支出之餘,更能為財富增值。不過要注意債券要鎖定年期較長,中途不能取回投資額,要確保投資額並非緊急資金。
聽完上面三個介紹,你是否覺得如果有一套房子在手,用房子加按套現,再用錢生錢也不是那麼難呢?事實上,這裡的邏輯是房產增加了你的借貸力,因此如果想要實現財富自由,又想要把退休的選擇權握在自己手上,投資房產確實是不二選擇。
微信掃碼關注【美聯物業香港】微信號
解鎖更多香港樓市情報!
微信ID: meilian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