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信心指數較上週NaN%較上月NaN%(24/03/2023)

北部都會區

北部都會區發展規模及覆蓋範圍
政府在2021施政報告計劃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而整個「北部都會區」以新界北部作發展核心,涉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北部都會區」將成為宜居宜業宜遊、以創科產業為經濟引擎的都會區,與維港都會區並駕齊驅,相輔相成,並可藉著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加强香港與深圳合作,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北部都會區發展界線
超越傳統的「新市鎮發展」思維和區議會行政界線的空間概念,把與深圳相鄰的新界北部地區完整地整合為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二十年的策略發展地區。
「北部都會區」大概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陸地面積約有30,000公頃。都會區不是指一個有法定地位或規範,以行政界線所劃定的區域,而是因地理特徵、經濟功能、生態環境、交通聯繫及發展政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個具規模和動態的城市空間。
「北部都會區」接壤深圳,包括了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新市鎮及相鄰鄉郊地區,並有多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是香港未來二十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北部都會區」擁有多個跨境陸路口岸,是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聯繫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
北部都會區鐵路發展
為了優化、增強及添加跨境連接的交通基建及通關安排,以構建港深一小時通勤網絡為目標,擴大港深的連接面,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落實五個新鐵路項目。
五個新鐵路項目 (三個跨境、兩個本地)
本地項目
自動捷運系統

帶動尖鼻咀/流浮山/白泥的沿岸發展,並可藉此連接港深西部鐵路沿線站點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已規劃的環保運輸系統。

北環綫東延綫

增加沿線包括古洞北新發展區的發展潛力,推動新界北新市鎮提速發展。

促進安樂村工業區功能轉型並增強其創造工作職位的能力,改善職住平衡,長遠對舒緩新界南北交通壓力極有幫助。

跨境項目
北環綫北延綫

成為伸延至新皇崗口岸的跨境鐵路,以跨境鐵路及沿線站點為發展基礎,提升新田科技城的整體發展潛力及對創科企業及人才的吸引力。

港深西部鐵路

與深圳共同研究興建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前海),並在前海實施「一地兩檢」安排,研究鐵路走線及口岸站點位置。

調整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原規劃方案,在沿線增設站點並增加發展密度。

東鐵綫北延綫

東鐵綫伸延至深圳羅湖和遷移現有羅湖站及過境設施至深圳並實行「一地兩檢」的可行性。

研究在現有羅湖站及上水站之間設置一個新鐵路站(暫名為羅湖南站),並在鐵路用地之上進行大規模住宅及商業發展。

從「兩灣一河」到「雙城三圈」
兩灣一河
深圳灣
大鵬灣
深圳河
雙城
香港
深圳
三圈
深圳灣優質發展圈
港深緊密互動圈
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港深由西至東建設了七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使兩地能跨越「兩灣一河」而相互連接,促成了40多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更建立了兩地高度緊密互動的基礎。事實上,港深兩地已經形成了「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雙城三圈」可被視為港深接壤地帶策略性的空間結構,完整覆蓋了深圳發展最成熟及發展動力最活躍的都市核心區和深港口岸經濟帶,以及香港境內城市建設資源正在高速匯集並擁有龐大發展潛力的北部都會區。

前海合作區擴區
北部都會區的西部位於深圳灣優質發展圈內,主要包括香港的元朗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和元朗南發展區,對接深圳的蛇口、南山、前海和寶安。
圈內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可提升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藉著圈內前海合作區擴區的契機,推動及深化與前海在金融及專業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和科技服務的高端經濟合作發展。
按最新公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七倍至120.56平方公里。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到2035年,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擴區前
擴區後
總面積
14.92平方公里
總面積
120.56平方公里
擴區前
擴區後
總面積
14.92平方公里
總面積
120.56平方公里
香港可藉此契機提升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並加強與前海的交通連繫。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可見機遇

北部都會區最終能容納約250萬居住人口和提供約650,000個工作職位,當中約150,000個為創科產業職位。

250萬居住人口
650,000個工作職位
新開拓約600公頃房屋及經濟發展用地
新增約165,000186,000個住宅單位,相當於13至14.5個太古城
新增約66,00068,000個創科產業職位
形成總面積約2,000公頃的完整濕地及海岸生態保育系統
觀點:對物業市場及地區的影響
  • 新界區已多年來沒有大規模的社區發展,再加上大灣區概念,相信新界北區未來潛力無限。
  • 隨著新界區大興土木,相信發展商會積極推盤,料未來新盤集中新界區。
  • 北環線向北延伸將有利新田科技城發展,交通將更為便捷,相信將促進深港科創合作區兩地交流。
  • 前海合作區將為港人帶來更多工作機會,未來港人可由洪水橋經港深西部鐵路赴前海工作,亦可迅速到深圳機場,將令洪水橋附近物業價值提高。
  • 由於新田科技城聯同鄰近的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 540 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加上北環線的配合,相信會是繼科學園之後另一個創科基地。
  • 新田科技城的發展仿似科學園,科學園初期未有任何物業,現時已發展成為一個創新科技與住宅群的社區。
  • 受惠區域除包括北部都會區內的古洞、上水、粉嶺、元朗、天水圍、洪水橋、錦田等地區外,相信毗鄰一帶的屯門及大埔等地區亦會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