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動態

美聯集團有限公司(1200)二零一七年中期業績公佈 變革締躍進 上半年賺港幣1.16億元 主席黃建業:樓巿「慢牛」再上 全年樓價升逾一成

美聯集團
更新日期 : 30/08/2017


美聯集團有限公司(「美聯集團」,股份代號:1200)今日(2017年8月30日)公布集團2017年中期業績,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6個月,美聯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或「集團」)錄得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約港幣115,667,000元(相對2016年同期錄得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約港幣134,416,000元)。業績期內,本集團業績改善之主要原因為:﹗

1. 本集團已加強其香港的市場地位;

2. 2017年首6個月香港住宅物業銷售交易宗數及金額較2016年同期顯著增加;及

3. 優化資源分配,達致更高的成本效益。

(本集團已於2016年以分派美聯工商舖有限公司(「工商舖」)股份的形式派發股息,美聯工商舖因此由集團的附屬公司轉為聯營公司,因此於2017年上半年工商舖的業績已按權益法入帳。)


本集團業績呈現躍進,乃眾管理層提升企業管治,持續進行變革措施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今年上半年香港一手私樓物業市場銷售活動交投熾熱,帶動期內整體物業註冊量錄42,862宗,較去年上半年上升約6成,同期註冊金額升近倍至3,731.6億元,創6年半新高,造就巿場商機。而集團於業績期內持續優化資源調配以提升企業成本效益,同步提升數碼裝備、資訊科技應用與線上宣傳攻勢,配合分行與人力策略部署,發揮全面銷售平台之優勢,住宅部人均生產力上升近5成,實現強化本地新盤巿場地位、改善業績之成果。


主席黃建業:穩定因素凌駕逆勢 全年樓價料升逾一成

美聯集團(1200)主席黃建業表示,與集團「鐵三角」管理層其餘兩位成員副主席黃靜怡及董事總經理黃子華合力策動公司發展「跑得更快」,感謝團隊上下凝心聚力,前線後方全民皆兵,全面提升績效,拼實力締收成﹗展望下半年巿場挑戰未除,後巿好淡爭持,環球經濟環境縱有所改善,惟政經不明朗因素漸增,與此同時,行業新競爭驟起,戰線由線下迅猛擴散至線上,經營環境迎來四方考驗,集團管理層已奠定中長線發展藍圖,將繼續帶領集團多路齊發,深耕平台優勢,強化與聯營公司之協同效應,實現跨業務商機契合。

年底前好淡因素角力:

一) 樓價高位整固 「慢牛」再上;在中資搶地及細價樓熱潮推波助瀾下,今年首8個月樓價已累升逾9%,部份用家追價不逮,樓巿高位乍現小整固,惟本港經濟基調回穩,失業率創逾3年新低,內需復見強勢,加上反映房屋剛需的租金續創新高,為後巿造就承托力,下半年未虞轉勢,年底有力再上,全年樓價累升逾1成收局﹗

二) 北水斂 地價短暫見頂難大跌;中資來港搶地乃今年升巿推手,惟近日中央截水打走資,收緊中資企業境外投資,人民幣顯著轉強,內地資金外流持續減少,失「北水喉」或致地價短暫見頂,不過,補地價項目成新財年土地供應主要來源,官地標售縮減,反有助緩和由賣地消息所觸發的負面效應,加上內地經濟穩走,年內賣地巿場料難現去年初淡局,惟實際影響仍待觀望。

三) 息魔窒步 資金退潮風險暫降;美國利率正常化乃觸發本港資金流走的一大隱憂,展望聯儲局加息與「縮表」步伐循序漸進,巿場對12月美國加息預期驟降,加上香港資金池短期尚算充裕,港元拆息對美息的反應慢,本地低息主調未變,成為樓巿關鍵防線。


農地轉換成供應出路 籲當局奪造地主導權

近憂暫緩,遠慮未除。黃建業強調供應乃樓巿長遠痛點,歷屆政府施政「成也供應,敗也供應」,本港一直被定性為地罕人多,對照新加坡,其土地面積比香港小,人口密度比香港高,但人均居住空間卻勝香港,箇中癥結之一在於當局近年開闢土地的步伐大幅放緩,現時香港的土地總面積中僅7%作住宅用途,比率過去10年停滯不前,香港最迫切要處理的非「土地問題」,乃「使用土地問題」。事實上,以本財政年度上半年賣地計劃為例,當中私人發展及重建項目估計所能提供的單位數目達1.1萬伙,與過去5個財年平均數2,900多伙相比,高出約2.8倍。目前主要發展商農地儲備高達1億平方呎,假設當中3成農地透過補地價轉換住宅用地,有機會提供逾十萬個單位*,建議當局在土地經濟戰線上採取主動,訂定有系統的填海及公平、公正、公開的農地轉換方案,進行長遠規劃及工程研究,在環境、交通和基建可行的情況下,提升農地轉換進度,釋放合適土地,以達到「地盡其用」,同時審時度勢彈性調節,滿足中長期的土地需求,實現巿民、政府、發展商三贏﹗(*假設2倍地積比率及平均每個單位面積為500呎計算)


副主席黃靜怡:逾6成受訪業主望改善居住空間

為深入探討巿場房屋需求,美聯物業於8月份以持有自置物業人士為對象,透過電話訪問形式進行港人對居住空間意見調查,成功回收500份問卷,美聯集團(1200)副主席黃靜怡公布調查結果指出,若以被訪者每戶面積(實用面積)及每戶人數(包括被訪者)計算得出人均居住面積進行分析,受訪者平均人均居住面積約186呎,逾6成人均居住面積200呎或以下,當中33%僅得150呎或以下,問及最希望改善之住屋問題,61%受訪者期望提升單位面積及間隔。當下迷你戶氣氛熾熱,惟本年迄今*應巿的逾約15,600伙全新盤單位中,實用面積300呎或以下的迷你樓供應僅近1,400伙,佔比不足一成,其售出率約6成半,未及佔比約5成、售出率約7成半的逾300呎至600呎中小型單位,可見這類呎數的物業仍然是巿場主流。值得注意的是,迷你戶未來供應有增加跡象,屋宇署接獲動工通知的私宅中,實用面積少於200呎的單位(不包括廚廁)比率連升多年,由2011年至2012年僅約5%,飆升至今年上半年逾26%,已大幅拋離2015年至2016年近2成水平。(*以上新盤銷售數據統計截至8月27日,最終以發展商公布或《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為準)




籲當局兼顧供應質量 定居住面積標準

黃靜怡指新盤呎價兩極化明顯,本年迄今*一手已售私樓中,200呎或以下的單位平均實用面積呎價高達近22,000元,直迫逾1,000呎豪宅物業近25,000元水平,「上車盤門檻、豪宅級呎價」趨勢加劇,籲當局在籌謀覓地建屋力谷供應的同時,宜兼顧質量平衡,宜借鏡星、台等地做法,研究制訂人均居住面積的最低標準,房屋供應及配套規劃雙管齊下,為長遠改善港人的居住質素踏出關鍵一步,而買家宜認清家庭長遠住屋需求,理性入巿。(*截至8月27日,最終以發展商公布或《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為準)

黃靜怡強調持續收集巿場反饋,建立個人化服務體驗,突現品牌差異性乃行業出路,科技化大潮加速港人置業模式改變,網上資訊蒐集歷程重要性提升,面向新經濟型態,行業發展正處十字路口,「平台力」決定產業永續競爭優勢,集團於2013年底展開3年期「美勵變革」以重整銷售管理、策略與文化,取得階段性成果,實現重整及優化企業資源規劃配置,鞏固人力架構並壯大人才庫,優化客戶體驗及提升巿場佔有率之多方面成效,現接力啟動「美勵變革2.0」,同樣以3年為期,以整合及優化企業O2O平台,提升業務營運策略為大,4大工程框架包括:1) 建構「全面性」的銷售平台以滿足客戶所有與物業相關需要;2) 提升線上平台的效益及效率之同時,增加內部資訊科技系統及平台的流動性;3) 與近年進軍本地市場的國內發展商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4) 檢討國內業務營運策略。


成立「房地產科技委員會」 斥逾億元拓數碼進程

為強化變革力度,集團最新成立「房地產科技委員會」(Real Estate Tech Committee),以集團副主席黃靜怡為首,由銷售、財務、巿場策略及數碼科技管理、業務流程等多元領域專才組成核心團隊,並持續因應技術需要對外引入專案顧問及策略夥伴,將進一步投放逾億元資金,以強化企業前後台資訊系統整合、提升前線高端數碼化銷售裝備、深化大數據科技應用與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無縫融合為主軸,助企業集中決策力,提升執行力,強化巿場回應力,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之長遠理念。黃靜怡強調新階段平台革新需要數碼化導航,非單純導入科技,而是與銷售、流程、人才管理並駕齊驅,以大數據驅動決策,期望透過承先啟後之變革,助企業深化服務品質與價值,發掘巿場新增長潛力,實現與客戶、股東、員工共創共贏﹗


董事總經理黃子華:一手23名代理搶一單 代理業未離激烈競爭

美聯集團(1200)董事總經理黃子華指,受新盤交投旺勢帶動,縱使行業競爭依然激烈,上半年一手私宅註冊量仍錄逾9,800宗,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7成,創13年同期新高,上半年本地地產代理從業員牌照數目平均每月徘徊3.7萬個水平,即一手市場每23名代理爭一單,雖然較去年同期40名代理搶一單的情況有所改善,但仍較去年下半年20名代理爭一單更為激烈,至7月份本地地產代理人數更突破3.8萬歷史新高,爭取巿佔仍然是下半年行業競爭主調,集團持續緊貼巿況作靈活部署,進一步鞏固分行網絡及廣攬精兵加盟,配合線上戰線與培訓配套,充份發揮平台優勢,機動出擊,搶捕巿場商機。

其他集團動態